[转帖] 李承鹏 六十年了,没出一位大师的清华大食堂

昨天贵阳寒冷,我发现房间里的遥控器又中病毒了,各个频道统一静止在一个隆重的画面上,不动。后来我又以为这是应广大中老年影视观众要求,两会又在赶拍续集。再后来才知,是满朝文武都去朝贺清华大学百年。清华大学,确实百年了。

  为了表明这代表民意,本次朝贺被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为了显示万源归宗,五万学子齐齐回家,包括当年那些为了更好地爱国才毅然打入美国内部的企业精英也不怕暴露,回家,并注明,这笔会议巨资大多由他们捐赠……搞了很久,遥控器才自动修复,此时,地方新闻愉悦地说,西南片区的孩子们,终于吃上可口午餐。

  我们需要这次盛会,我还看到一个清华制做的纪念百年特刊封面照片,上面当然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它并不按国际惯例以进校先后顺序或学术成就排列校友头像,居顶的人物很清晰,下面依次模糊,在李毅吧网友指点下可才发现……胡适置于一处阴影中,陈寅恪也显得很渺小,费孝通应该在吧,闻一多麻烦大家帮忙指点一下在哪儿,我一时没发现。好在有梁启超。总之,这不是一张校友图,是人事干部组织图。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近些年来清华大学的人才成果,发现它主要是倒金字塔形状地培养了好多好多的部省以上级官员,以及次多的建筑师,以及次次多的两弹一星元勋,所以一个叫嘟嘟美女的博友说它可以是党校清华分部,我说它也可以是一所原子弹研究学院。但不要问梁思成,他的思想其实是违章建筑,随着北平古城一起浮云了,有诗为证:有了新中国,不必梁思成。

  更也不要问朱自清、沈从文、王国维、赵元任、曹禺这些文科巨匠,打我高考报志愿那会儿,我一直以为清华其实是出品建筑师的地方,技术归鲁班传人管,编制归建设部管,思路归拆迁办管。总体来讲,建筑文学更安全,比历史更安全,看吴晗,脑子一发蒙就写出了跟红宝书教科书不一样的话。

  昨晚盛宴,清华校长兴奋得肾上腺素都快从顶上闷出来了,看着那张迫切的脸,我知道他很想建世界一流大学。但不必迫切,其实在上面看来,清华早就是世界一流——虽然耶鲁的毕业生中有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五位诺贝尔化学奖、八位诺贝尔文学奖和八十位普利策新闻奖、以及无数格莱美奖。但你得知道,那些奖是不必要的,耶鲁毕竟没获得过“鲁班奖”“五个一进步奖”“双拥建设奖”以及“精神文明奖”,不仅耶鲁而且哈佛,都未得到,整个世界学术都自绝于中国,是它们之人生污点。想通此节,友颜和虫颜都大喜,让我们荡起双桨,听高晓松和李健放声高唱,今夜清华,韶华似水,百年辉煌。

  只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要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想必见此盛景北大也很着急,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许多年,清华和北大很像传说中的少林与武当,两派一直争谁才是武林正宗,清华势大力沉,北大轻灵飘逸,一言不和,拔刀相见。不过最近改了打法,两派忽然明白崆峒、峨嵋、华山、衡山等小派环伺在侧,打打杀杀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扩大实力拉动GDP,由此院长、教授头衔后面统统都加上跨国托拉斯CEO、CFO。由此不赚四千万,不要来见为师。到最后,易筋经就练成了洗脑经,你以为是清华大学堂,其实是清华大食堂。用食堂的思路办学,不见学者三千,只见食客如云。

  众云云,食客如云。就是这样,全国都这样,连五虎断门之类的小派也这样。不见学术之独立,用食欲代替了求知欲,把学堂变成食堂,少林武当是通吃江湖的大饭票,崆峒、华山、五虎断门刀是小饭票,条条大路通罗马,票票学历都腾达,每一个饭局就是文凭大聚会,每一次盛会都见大胃。你要是小心,可搜到一张从背后拍摄的盛会照片,清一色的秃头中年人,深色西装,一脸,不,洒满一背的正气凛然的食色性也。

  所以清华的也不要来骂了,我说的是中国教育,一方面我们被喂着药,一方面我们被包着饭,其实我也卑贱地属于五虎断门派的小食客,自清华腰斩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那八字后,我们都没了教育。最后说,等会儿我将前往乐山一所更五虎的大学讲座,我想了一想,要讲那里有个叫沙湾的地方有个姓郭的老乡,怎么从一个引吭高歌的战神,变成一个半月板软掉的文人。

  或者不讲,直接开饭吧。鞠一躬,向用无敌胃酸消化了我们青葱年华的大食堂。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1-4-27 06:14 编辑

文革学生造反派领袖蒯大富现身清华百年校庆(组图)

从“留美预备学校”到“红色精英摇篮”,清华百年校庆各界精英参与者众,其中中共高层初李长春外悉数出席清华校庆活动(李长春因在外访问未露面),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造反派领袖之一——清华大学1967届学生蒯大富的现身也颇受外界关注,甚至有人找他索要签名。



蒯大富在清华大学食堂就餐。

有人说清华百年历史有两年是他的。蒯大富,1967届(1967年毕业的学生)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在文化大革命中,蒯大富和北京大学的聂元梓、北京航空学院的韩爱晶、北京师范大学的谭厚兰以及北京地质学院的王大宾统称为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领袖,领导、参与了文革初期的一系列造反活动。



蒯大富给年轻人签名。



蒯大富签名

说到文革,钱钟书说,“文革应该有三种羞耻:一种是受迫害者所感到的羞耻;一种是文革打手所应该感到的羞耻;还有一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所应该感到的羞耻。”反思与铭记这段历史,是为了避免灾难重演。有论者还认为,说三种羞耻是远远不够的。最为关键的是掌权者滥用权力、制造邪恶的羞耻,这种羞耻不反思,一定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对人性的迫害和摧残。

资料显示,1966年6月1日,中央广播电台全文播出了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全国上下兴起了造反运动。蒯大富到一些大学看大字报,不久便要求同驻清华大学的工作组负责人进行公开辩论。1966年6月由于率先提出“炮轰”压制文革的工作组,并要求夺权。工作组认为蒯大富是“假左派,真右派”,蒯大富被打成右派学生。因绝食以示抗议,被开除团籍并关押18天。

1966年7月21日,陈伯达派中央文革成员王力、关锋来到清华大学看望关押中的蒯大富。7月29日,工作组撤销。8月4日,陈伯达等人到清华大学参加批判以王光美为首的工作组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大会,为蒯大富平反。





蒯大富在清华大学校史馆文革期间的照片前留影。

蒯大富获得“解放”,成了著名左派。康生指示从清华大学接蒯大富参加北京市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文革积极分子”大会。随即蒯大富参与创建清华井冈山兵团并成为第一把手(人称“蒯司令”),当上了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又称首都红卫兵第三司令部,简称三司)副司令。有《蒯大富人生权术36则》传世。

1966年11月,蒯大富及其手下绘制了《群丑图》,用漫画的风格,丑化国家、军队和地方政府的一百多名领导,包括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贺龙、王光美、李维汉等。群丑图印出后,流传甚广。   

1966年12月18日,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张春桥在中南海西门单独接见蒯大富,听取了汇报,并布置了打倒刘少奇和邓小平的任务。 蒯大富返回清华后,召开了井冈山总部的会议,传达了这一精神。

12月25日,蒯大富率五千余人从清华大学赴天安门广场游行,一路上打着“打倒刘少奇”、“打倒邓小平”的口号,到达天安门广场后,召开了“彻底打倒以刘、邓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誓师大会”。然后分五路以广播车开道在王府井、西单、北京站、菜市口等繁华地带演讲、散发传单、张贴大字报。被称为“一二&#·二五”大行动。   

1967年1月6日傍晚,蒯大富给王光美拨电话,谎称王光美的女儿刘平平被汽车撞伤,正在人民医院抢救,需要家长签字。于是刘少奇、王光美驱车来到医院,没有发现女儿,而看到了作为人质扣留的儿子和另一个女儿。后来王光美留下并被红卫兵带到清华大学准备批斗,第二天在周恩来的干预下,才得以返回家中。

1968年12月被分配到宁夏青铜峡铝厂(冶金部304厂)任技术员。

1970年11月,蒯大富被以清查“五一六”名义被送到清华大学接受审查,1973年审查结束后,被安排到北京石化总厂东风化工厂(一说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监督劳动。
1978年4月19日,蒯大富在清华大学全校师生大会上,被北京市公安局宣布逮捕。
1983年3月10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杀人罪和诬告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先后被关押在北京和青海。

1987年10月31日,蒯大富被释放,回到青铜峡铝厂工作。

1992年偕妻子到山东省蓬莱市登州镇司家庄振兴实业总公司,任工程师。

1993年春曾受北京一家街道企业之聘到首都任职,传惊动了刘少奇遗孀王光美等中共高层领导,被迫离开北京到江苏常州,后又到深圳受聘于民办及中外合资的一家网络公司。

2011年4月24日,蒯大富回到母校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活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转帖)曹辛 清华百年校庆透射国民精神世界之混乱与缺失

差不多6年以前,清华大学校长在主持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清华演讲时,出现“清华校长不识字”的状况,还把“赠送”宋楚瑜礼物说成“捐赠”,接受人家还礼又不说“谢谢”,被中外媒体向全世界现场直播;近日,还是在这位校长管理下,清华又因热闹一时的百年校庆在中国社会引起巨大争议。

据网友披露,清华校刊《新清华》在为百年校庆制作的特刊封面印制了该校“知名校友”照片,从网友在网上发布的照片来看,在特刊版面顶端和显要位置的多是该校毕业的国家党政领导人,而且按照他们的职务、行政级别、在职、退休和侯任等项标准,硬是排了个上下、先后顺序,把一件政治难度很大的领导人排序工作做的几乎是天衣无缝;而那些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其他各行各业的清华杰出校友,则一律往下或靠边排版。

如此版面语言,终于引起不满,人们指责清华在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政治高!”,并开始进一步检讨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缺失。一时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道路相闻,不绝于耳。

两件事情不同,但是都涉及“文化”,反应了当今中国国民精神世界的严重混乱和缺失。那么,什么才是衡量优秀大学和杰出校友的标准呢?

做人,要有基本的良知。

按照良知我们只能说,衡量的标准只有两条:你在精神领域里是否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你在社会实践中是否促进了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进步。凡是符合这两条标准的,不管你什么职业,不管你职务高低,都是优秀校友,都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你的学校也当然就是优秀大学,都会在人们心中拥有取代不了的位置。按照这个标准,变法维新之先驱梁启超校友、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痛歼日军,并在反法西斯阵营中获得广泛国际声誉的抗日英雄孙立人校友、在艰苦的环境下研制出“两弹一星”,继而改变了现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格局的功臣校友们等等,无疑应该获得比现在更多的尊重,难道就因为他们在职务、级别和政党属性上不够所谓的要求,就能稍加怠慢吗?

此次清华百年校庆特刊“知名校友”顺序的风波,本来是很容易处理的——按照毕业和来校工作的先后时间排序,谁都没话说。可是当我们看看国内媒体对清华百年校庆的宣传调子就发现,事情不是那样简单了。什么“一个学校出了9个政治局常委”,那边是“省部长校友大合唱”等等,均在各类媒体上占据首要位置,这和上述“杰出校友”排版顺序,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的。

这是在宣传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中国国民精神世界的混乱和缺失,由此可略见一斑。如此,良知何在?

如此,违反党性。

因为中国共产党就其政党属性和本质来说,是反对“学而优则仕”和“读书做官论”的,并长期将之批判为落后的“封建思想残余”,同时,多年来教育知识分子和工农兵打成一片、深入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观点在今天,依旧没有过时。我们总不能一边唱红,一边宣扬、宣传和推崇“封建思想的残余”的价值观吧。

如此宣传,也会陷清华于尴尬。

因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学院系调整后,国家在相当长时间里对清华大学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即:一所工科大学,培养工科方面的人才。既如此,人们就有理由问:不算文革十年,清华大学在建国后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世界级的科学家“杰出校友”呢?出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杰出校友”呢?

能成为国家领导人和部长,是你那几年学校的工科专业教育重要,还是后天的广泛丰富的社会实践更重要呢?

还是新华社头脑清醒。24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长年会”上,新华社记者现场做了一个“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缺什么”的调查报道,结论是:缺少对科研、教学的卓越追求;缺少全球化视野;缺少宽松环境与平和心态。

无论中国社会如何变化,敬师道、尊学长、讲贡献,是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的良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