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施国英 于 2009-4-18 18:05 发表
“杂多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
-----------------------
不知是甘阳的英文太差,还是别有用心,“多元文化主义”硬译成“杂多文化主义”,太搞笑了。
难怪在美国读了10年博士班,最终都没拿到学位。难道仇恨西方也和此有关?
多谢。

中国的高中生、大学生加起来过千万。“杂多”可是比纲举目张要好。纲一举,教育就和洗脑差不多了。
“我主张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要中西并举。中国一百年来之所以把中西问题作为中心性的问题,因为现代中国总的问题就是直面西方文明冲击的问题。这一点上中国与日本很不同:日本在近现代必须首先谈亚洲,才能谈它与西方世界的关系,但是中国总是直接面对中西问题。其道理在于,日本需要首先取代中国在亚洲的地位,要占据它在亚洲的地位,才有可能谈和西方的关系,所以日本对亚洲的研究确实比中国对亚洲的研究发达。”

这种老大老二思想是教育中的大忌。韩国看来要研究完日本中国才能研究西方,越南柬埔寨等则不应该和英美建交了。
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是multiculturalism的定译。甘阳先生对这个概念再讨厌,翻成“杂多文化主义”,总有哗众取宠的感觉。就像有人讨厌宗教,就把宗教学随口叫成迷信学一样。
让我给甘阳先生生造一个概念吧。


“我个人反对美国式的杂多文化主义, 因为它会把一大堆没有经过检验的东西塞到课程里。”甘阳先生喜欢教大学生经过检验的东西,很纯。


“中国文明史一年、西方文明史一年,中国人文经典一年、西方人文经典一年,这是比较可取的建设性目标。”甘阳先生的世界是中国和西方,不多。


与“杂多文化主义”相比,甘阳先生的可称为“纯二文化主意”。

[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09-4-20 13:00 编辑 ]
甘阳先生愿用“杂多”,这是他的自由,我承认。数学上的“多元方程”,他也可称为“杂多方程”。虽然数学家们会不高兴。

有一点想和甘阳先生商榷的,是他对美国与中国社会制度差异的认识。在美国把经过检验的东西放到课程里,与在中国把没有经过检验的东西塞到课程里,其难度是一样的。

另外,甘阳先生称“美国的文化杂多主义号称反对西方中心主义,但实际是虚假的”一说,和我们认为他们的“人权”说是维护人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实际上只是保护有钱人的说法,很相似。
原帖由 乌龙茶 于 2009-4-20 22:07 发表
估计甘阳不大可能跑到燕谈来与克明兄商榷。
茶兄说得对。改日得空再谈人文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