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作家的叶兆言,我对他非常尊重。但所谓“作家无法以枪手替代”简直就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说的话,古龙就有枪手代写的作品出版,金庸的作品在报刊连载时也曾经由倪匡代笔写作。
记性是不行了(不过老童30岁之前的记性还是不错的)。老周的《青梅煮酒》首先谈的就是一个“代笔”问题——自爆其丑一下,读老周书之前,真不知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些话竟然不是罗贯中写出来的。
这意思是:韩仁均、路金波或其他人功不可没?
现在关于首届大赛的情况是众说纷纭。“复试仅是让作者对自己的稿件进行补充和接受评委的检验。”这个说法大概不准确,什么叫“让作者对自己的稿件进行补充”?那李其纲咬一口苹果做什么?把半个苹果都补充进初赛的作文里面?

“韩寒因为没有接到通知所以没来得及赶上复试。”这句话也非常成问题。究竟是没接到通知(当时去邮局合适了吗?挂号信收不到是可以核查的)还是不敢来与大家一同复试?抑或还有更稀奇的原因?叶评委无需说得那么肯定。
应该说,如果韩寒有代笔的话,显然也必然是“两厢情愿愿打愿挨”的。
首先要弄清楚我们在谈什么问题,否则说得再有道理也还是文部对题,毫无意义。

叶兆言说:“作家就是职业运动员,写作就像比赛,比赛是不可能找别人来代打的,我也无法想象写作这样能够获得巨大快乐的事要交给别人去做。”显然,他“无法想象”也就是根本不知道写作哪怕是作家的写作也是可以、可能存在代笔的,所以才有了古往今来的代笔举例。其意仅仅限于告诉叶作家:文章是可能也可以找别人来写的,你无法想象不等于实际上没有。这跟韩寒有无代笔或代笔公开与否没啥直接关系。

另外,“古龙则是好酒误事,拿了出版社的订金,写了开头就没了下文,当时是写一段出一本,出版社不得已而找人代笔收尾。这些细节始末,当事人及出版社都有说明。”“这些细节始末,当事人及出版社都有说明”的结论恐怕与事实不符。古龙作品的代笔情况非常复杂,有些有事前说明,有些则是后来的补充解释,还有一些至今仍在辨析之中。请明察。
抱歉楼上诸位,不一一回复了。
一句话,我们都会活得够长,能有看到真相的一天。
掐架非所长,该说的都已说了很多车轱辘话。俺决定学得明智一点,退出有关方韩的一切论题,此为最后一贴。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2-12 14:09
有看法还是要说,你这样一表态,老童压力好大。

在有无代笔的问题上,大家确实非常对立,因为似乎没有中间地带可以驻足。

真的很为难,要么闭嘴,要么退出,只能说,韩寒和方舟子都是害人精!
28# test  
我觉得韩父不会出山,他不是偶像型,包装难度太大。
玻璃球 发表于 2012-2-12 18:08
参照以往作品,韩仁均出山也是《故事会》的水平,既赚不到钱,也弄不到名。估计他的山没什么出头。
看到邹峰随时随地都能想到文革,再联想到他随时随地都想到鲁迅,我就想,你要是想到文革时还有人吃饭、还有活着,他是不是也要想到今天的人应该饿死呢?不知道他听说有很多人在掘地三尺挖贪官的时候是否也曾经联想到严凤英?
本帖最后由 童志刚 于 2012-2-12 19:26 编辑
有人说现在抓贪官就是隔墙扔砖头, 掉在谁头上谁倒霉, 也就是说, 其实贪官的比例很高, 只要一查就是一大把.

文革找发报机, 不仅仅是严凤英肚子里没有, 你再劈开几十个人的肚子也找不到发报机. 所以这是两件无法类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12 18:41
那你怎么不砸一个呢?既然那么容易。
要说恐怖,这个才是真让人恐怖的。你批评个人,你是文革的大批判;你把批评写成了几段话,你是文革的大字报;跟你一起批评的人多了,你是文革的群众运动;你说话用词重了点,你是文革的打砸抢;你根据自己的判断定了个性,你是文革的帽子队;……反正你就是不能跟他意见不一致,不一致就是文革那一套,然后呢,据说这个世界上还就数他最宽容。真是蹊跷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