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这个假设也很有意思——总之是咱们都别闲着,一门心思地去想吧:假如那天俺要是不跟帖,而是去街上拉6个小时的人力车,俺家的总收入怎么也比现在多了几十块呀。
以下是引用王动在2006-9-16 1:27:00的发言:

回童版主:的确做起来很难,实在太难了。比如你提到的阿拉伯人吧,他们可能不把民主放在眼里,他们的宗教才是第一位的。他们向往的不是民主,而是天堂。

我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把“过上好日子”(比较自己的现实)当作唯一的标准来选择一切,是不可能的?我想知道您的答案是什么?即使不是“唯一”,也算是最重要的一条吧?或许你会说国强才是最重要的,民富只是手段,那么我说,我和您的看法相反。放在这个主题下就是,双方开战,不管打不打得赢,都应该首先考虑求和,比起能“过上好日子”来,暂时的受辱又算得了什么?从古到今,每个国家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仗,其中赢了多少,又输了多少,只不过如过眼去烟,而现实的是如今是您或者您身边的人过得怎么样。

“假如中国不抗战”,这个假如的结果,恐怕向往的也不是什么民主,日本天皇及其大和民族准备给劣等的支那人以民主?我是没看出来这种可能性。行,先把以色列和阿拉伯放在一边,这个谈起来也许更复杂。那说说并无宗教冲突的英国和阿根廷如何?这好象是两个民主国家吧(反正两个都没被美国列入什么名单似乎)。那年,两家为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比中国的东三省可不知道小多少倍了)的主权归属,打了一大架,英军死伤钱余人,被俘二百多 人,损失飞机3 7 架,被击沉驱逐舰2 艘,护卫舰2 艘,登陆舰1 艘,滚装货船1 艘,被击伤驱逐舰4 艘,护卫舰1 1 艘,登陆舰2 艘,扫雷舰1 艘。耗资1 7 亿美元。阿根廷死伤二千多人,被俘一万多人,损失飞机1 1 7 架。被击沉巡洋舰1 艘,潜艇1 艘,侦察舰1 艘,补给船2 艘,巡逻艇1 艘。被击伤军舰6 艘。耗资3 2 亿美元。加上美国和欧共体经济制裁所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共达数十亿美元。(以上数据来自网上)

假如英国当年不争这个主权,那就不会死人,也不会损失财产;阿根廷呢,当然也是一样。问题是,这两个民主国家坚决要争,好像不太把老百姓(士兵也是老百姓,反正他们不是统治者)的生命和财产放在心上;特别是阿根廷,明明是打不过的,还要打,还要争,而且还数十万老百姓上街游行支持政府的打和争,他们怎么就不跟吴先生认为的中国的老百姓一个想法呢?真是奇怪得很了。

以下是引用吴洪森在2006-9-23 21:0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李大苗在2006-9-23 3:19:00的发言:
不谈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帖子的意图是讨论国民的责任。那么,“假如中国不抗战”大约和“假如日本不投降”的意思也就差不多了,至少逻辑上比较相近。
高!实在是高!可谓一句顶万句了。

李大苗并非总是不高,但这一次肯定不够高。当然,我并不明白吴先生怎么就会认为他高,那“一句”跟没说区别不大。

国民的责任肯定与“战争的正义性”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要去侵略主权国家美国,那么这战争是非正义性,老百姓可以拒绝参与的,还可以公开反对,而且这是老百姓的责任;当年的中国要抗击日本的侵略,那是正义性的战争,所以老百姓事实上积极参与并投身其中,而且这也是老百姓的责任——把一切都交给政府的老百姓,是愚昧的老百姓。这种联系是明确的。

“假如中国不抗战”大约和“假如日本不投降”的意思也就差不多,从语法上说简直就是同一结构,比差不多强多了。而且两个结果也有惊人的一致的地方:第一个假如如果实现,中国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成了世界上第一强国,在适当的时候会跟同样由于“假如美国不参战”而实现了独霸西方的德国开战争夺整个世界的统治权,最后,我们一起回到石器时代。第二个假如如果实现,日本岛已经沉没,因为他不投降,在“小胖子”轰隆之后又坚持了大半年,然后美国的第三第四颗原子弹造出来了,终于,大和民族从地球上消失了。一致的地方是:前者,世界没了,后者,日本没了。

好不容易又来了个博士,却是个搞读书文摘的。[em01]
以下是引用杜雅萍在2006-9-26 14:27:00的发言:

这些苦难并不是去抗战的结果,不能因为抗战以后发生的事情否定抗战本身的正义性、正当性和必然性。

这句话值得深思。如果一切都只以牺牲和损失的数量为取舍标准,这个世界一定是恶人和暴政统治的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损失统计不是很准确,有多中版本,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盟国牺牲的多,损失的大。中、苏、美、英、法、波累计伤亡约为6千万以上(另一说为1亿零7百万),轴心国的德、日、意、罗累计伤亡约为1千余万;财产方面更不用说,盟国损失的是轴心国的许多倍。

如果以损失大小来确定抗战还是投降,今天,就是此刻,我们应该都是法西斯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6 15:17:4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