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歪弟提供过一个南方周末论坛新址,上面有那个小伙子对事件前因后果的陈述,孰是孰非真是很难说。那令我想起杨/佳那件事,所谓你不给我一个说法,那么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我倒是挺喜欢那个小伙子的。虽然我也痛恨暴力,但专制是最严重的暴力。
老周所谓:“我的请求是,有能耐的活计,请用有能耐的方式加以表现。”我是赞同的。但那也意味着有点鼓励中世纪决斗的味道。而此时此地,就公正而言,窃以为离那个时代还不算进步了多少。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原帖由 猪头猪智慧 于 2008-11-13 12:47 发表


杨+面对的是国家机器的暴力,他讨说法不成才以暴制暴,和掌掴是两种性质的事件。我没猜错的话,周泽雄的意思是有能耐在学术上尽可使出十八般武艺与阎崇年讨论,而不是响亮的一耳光。阿吕想到了中世纪决斗,俺孤陋寡闻,中世纪决斗好像没有因为学术争议而决斗的,大都是为了情人或者权力PK的。
猪头兄:我不太清楚那个上了百家讲坛的阎先生说的是不是学术。目前的共识似乎是不宜以学术观之。而央视则刻意将其包装成学术状。联想到节目总监的满族身份,及对阎一说的周而复始的重播,再联想到那小伙指控阎对媒体表达对打人者的宽容,而最终他却被关足了15天完全是缘于被打者不愿原谅的猜测。这个话题要绕开国家机器,我看也难。
至于提到中世纪的决斗,我只是想表达,即使对于学术,我们也没有可以公平决斗的条件和决斗场。也许前面表达地隐晦了些。
连泽雄兄也承认:“毕竟,这个耳光不同于寻常街巷里的一个巴掌”。当然泽雄是以此为例,旨在批评。我则是就事论事。泽雄颇有众人皆昏我独醒之势,我则以为过犹不及。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1-13 12:50 发表

阿吕,写此小文前,我留意过相关报道,包括记者对那位小伙子的采访。在我看来,他的理由是不成立的。他的意思是,他曾经向阎崇年先生提出过意见,但没有得到回复。
阎崇年先生我虽很不熟悉,但他在百家讲坛上闹出这么大的声响,也就骤然成为一个明星化名人了。对这类名人,我们至少也得看到,他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根本不足以面对那么多的批评。对阎崇年如此,对余含泪大师也是这样,再把例子举得极端些,几乎姚明每打一场坏球,都会遭到数量恐怖的批评,无论姚明什么态度,绝大多数批评他都不可能回应。依那小子的意思:不回应,就该打。在那小子眼里,他与阎崇年是一对一的PK,而在阎那里,根本不可能与他一对一,阎崇年不得不把对方视为一种统计数据。更何况,那小子自己也承认,他并非什么清史专家,也只是一个自视甚高的江湖汉子。
专制是最严重的暴力,这是事实,但千万不能把这个事实前提化,否则,可以导出的结论,就是人人该打了。
这个我同意。
我不同意他打人。但我和那些深究其背后原因的批评者一样,理解他之所以打人。光说打人不对永远是对的。但你也承认,这确实不是个寻常的耳光。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从主观上分析,他或许只是出于对阎美化清政府统治者的愤慨的一时冲动。客观上成就了以一种出位的极端方式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艺术——虽然付出了15天牢狱生活的代价。
正因为他是个业余清史爱好者,所以这个事件不关学术。如果他也是专家,那倒是另外一说了。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1-13 13:51 发表

阿吕,我没有不理解他的打人,这篇小文针对的不是打人者,而是那些时评家。打人者当然有他的理由,但这不是我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也会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打人者会声称“我就是爱打人”,他们必然会为自己寻找理由的,这类理由,本质上是借口。如何处理这些借口,就让居委会主任或治安警察去面对吧。
小文质疑的是,凭什么一个耳光,就可以挂靠出那么多主义。要挂靠也可以,单光靠一腔激情肯定是不够的,这玩意基本上不仰仗激情,你能说出道道来。
呵呵,老周:我以为你真理解了他为何打人,你就能理解那些时评的——当然不是所有的时评——至少一部分。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九船兄是说到要害了!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1-13 14:21 发表

九船兄质疑的,和小文所指,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了。
不过,九船兄去查过资料吗?你有把握说,那小子连个名都没留下?我记得看到过。关键在于,你为什么要强调他的留名呢?你认为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突袭一位74岁的老人,是件很光彩的事?放在民主国家,就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你把民主国家想像得太黑暗了吧?假如美国就是这样,像你九船兄这样充满正义感的青年人随时可以殴打一个老人——只要你看不惯他的学说就行了——这又如何扯得上公平?
“阎的百家论坛,反复播放了多少次”,这就是阎老头活该挨揍的理由?依你之见,是阎老头授意央视这么“反复播放”的?如果不是,凭什么是老阎挨打,而不是那个指令“反复播放”的人挨打?找一个相对软弱(尤其是肉体上软弱)的人逞凶,就是九船兄眼里的“英雄”?
这个真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了。
没人会说打人是对的。在这里,30岁的打70岁的,和70岁的打30岁,没什么区别。老周强调年龄差距,似乎要转移道义重心吧——毕竟只是一下耳光,而不是斗殴啊,呵呵。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1-13 14:26 发表

区区一个耳光,我不知道在阿吕兄看来,有多么复杂,以至我还要为理解它而挠挠头。
实际上,理解这个耳光,对我从来就不是问题。而把一个耳光忽悠成民族主义之类东东,才是超出我理解力之外的。
我一直以为社会变革动荡期的很多貌似偶发的事件,确有其社会深度层面的宏大背景。有人意识到它的意义所在,并不完全出于只是做做文章的风花雪月般的情怀,而是压抑了很久的权利诉求。至于忽悠到民族主义的高度,肯定是过了。但我想,那不是那个耳光引发出的评论的主流。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1-13 14:40 发表
阿吕呀,看准了再喝彩,行不?否则,九船兄会被你捧得有点尴尬的,你没看他21楼的表述嘛,基本上,包括他自己,也包括你我,还包括除那个打人者之外的所有人,都被他说成是“勇气不够”了。而那位打人者,无疑是英雄。
是你们在说耳光,我就陪你们聊聊耳光。小文不在乎这个耳光,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确了,而你和九船兄非常在乎,你甚至认为,理解这个耳光还是高难度的。
至于九船兄,我还怀疑他是否认真听过阎崇年的讲座。我承认,我没听过,但我见到,网上有人摘出过阎崇年语录,阎崇年郑重表示,没有一句是他的原话。
老周:如果你连阎说了什么才是他导致被打的原因都不知道,那确实只剩下“打人不对,所有打人都一样”这一个出发点了。如果路上看到有人在打一个瘦小的年迈小偷,可能还是群殴,你肯定也会觉得过分了,应该交给派出所。可是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小偷和派出所关系好着呢,一进去就放出来,而之前他还偷了穷人治病的钱,你就会不那么气愤了。而现在派出所把打人者抓了进去,有人就发些上纲上线的议论,说打人固然不对,但我们要思考背后的原因,你会觉得这样的思考很可笑吗?当然,我也只是举个例子。但如果你不了解前情,那我觉得这两件事也就没什么不同了。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今晚上父母家去,又看到了老周登在《南方周末》上的这篇文章。感觉稍有不同起来。想想老周也是需要找个话题写点文字换点酒钱的,或许我是苛求了些。况且老周也说了,他所批评的只是些支流,那就更没什么话好多说了(虽然文中所引的宏大观点,我反而大致都能认同,并以为那大致就是主流了)。

唉,有不同意见总想着拿出来操练操练,权当做做脑体操,代价则是还得多做做颈椎运动。遵循龙MM教导,以头颈为笔杆,以脑袋为笔头写字。现在写的较多的是:评如看山喜不平。写完了有点小晕,可见,做事也不宜过于认真的。呵呵。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原帖由 自觉的梦游人 于 2008-11-13 21:13 发表
牛二找死,正好碰到了杨志,就找到了死。现在是牛二找到了阎某,一掌掴去,想找死得没找成,倒把不该掴的掴了。如果这个阎某取了个阎志什么的英名,提起可杀不可辱的填膺怒气,三步见血,五步夺命,把这牛二也当牛首摘了,我不知道那些看客蜂拥出来评介时会有多少种主义。
那就既没有了主义,也没有了望文号脉了嚒!或者相反,老周的门诊得排队了。呵呵

[ 本帖最后由 阿吕 于 2008-11-13 21:33 编辑 ]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回41楼

再说下去,要成黑话了,呵呵。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原帖由 自觉的梦游人 于 2008-11-14 12:59 发表
“活到72岁的人多了,为什么偏偏打你了呢?”
这句话完全有资格入选<思辩学园>版的.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原帖由 笑笑书 于 2008-11-15 08:36 发表



九船兄:周泽雄先生不去,我陪你去。你一耳光扇给签名售书的,我两耳光扇给你。

因为声音不入耳(甭管多么不入耳),就去扇一个七十几岁的老人,你居然敢说这是“活该”,你比日本人可不差啊兄弟。
兄弟,你也不差啊!因为年纪大一些的不该被打,你就可以加倍打一个年纪比你大的?这算什么表达!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