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



“范跑跑”坦露隐情:我写稿子时造假了

  “先跑教师”范美忠声称他写那篇文章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因为他另有深意,坦言——“我写稿时造假了。”

对话“范跑跑”

  记者:你为什么被网民骂得很惨?
  范美忠:我被骂得很惨有许多原因。首先,目前正是地震带来的巨大人员伤亡造成的举国悲痛时期,经过媒体报道,一些教师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人知并让大家深深感动。同时解放军和一些地震救援队以及志愿者无私奉献的形象构成了一个崇高的人格群体氛围,在这种背景的衬托下,网民更加会觉得我自私、胆小、不可救药、不负责任、违背职业道德;而且我还把经历写出来,同时并不觉得自己有错,没有道德负疚感,这让网民尤其不能接受。地震也把大家给震得有点失去理智了,因此他们愤怒的表达方式可能是“震后综合症”的表现。
  不仅如此,我还说:“牺牲是一种选择,不是美德。”这句话挑战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和舆论宣传的“舍己救人”的价值观。在网民看来,这也是对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的贬低,从而让他们崇高的道德感和感动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尽管我并无此意;
  第二,我说的“生死关头连母亲也不救”这句话挑战了中国人的孝道伦理和道德底线,这尤其让人不能接受,他们觉得一个连母亲也不放在心上的人该是多么冷酷无情的人;
  第三,他们觉得我的行为和观念如果用一个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虽不赞同,也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偏偏我又是一个教师,而教师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道德典范,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本该灵魂无比崇高,具备舍己救人的英雄品质,但我的行为和言论显然与大家对教师的期待不符合。而且他们认为我这样的行为和观念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培养出一些极端自私自利的人,因此有必要进行批判;
  第四,我给了很多人表演自己的道德崇高尚、发泄内心的压抑和不满的机会,尤其联系到我的北大背景让他们在心理上感觉到更加满足:“一个北大毕业的,道德品质还远远不如我呢!”这样,他们的心理会更加平衡,为此他们应该感谢我!
  记者:网民对你有误解吗?主要是什么?
  范美忠:他们对我的误解主要是:第一,认为我是教师就应该履行教师的职责,却没有考虑到当时地震的恐怖状况,因而对我在那一瞬间头脑空白失去理智的状况缺乏一种同情式的了解。并且教师职责的要求我觉得是有前提的。比如教学楼的建筑质量,平时的防震演习,如果这些条件和前提都没有,却对我加以苛求,我觉得是不公正的。换句话说,我觉得他们把制度和技术问题置换为了道德问题,这也是中国人思考问题的集体无意识。
  其次,混淆了我的言论和我的行为,并通过我这次的行为和言论对我的人品进行盖棺论定。其实,我说“关键时刻连母亲也不救”只不过是一种极端的修辞策略和挑逗大家道德感的一种手法而已,并不等于我真的会这么做,也不等于我平时就对母亲不好。
  记者:你当时对你的学生到底说了些什么?
  范美忠:当学生问我:“范老,你跑得好快!咋不叫上我们一起跑呢?”的时候,我说:“我都懵了,你们咋不跟到我跑出来呢?”
  记者:也就是说,你在文章中和你学生的对话是你虚构的?你为什么在文章中要虚构那些对话?又为什么要发表那篇文章?
  范美忠:实际上,那段对话是地震第二天我跟杂志社同事的对话,我的同事因自己没能叫上作为下属和女性的弱者小孤一起跑而感到内疚,我想用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来宽慰他,向他表明你不是唯一这样做的人,从道德上讲你也没做错什么;其次,这是预先准备的面对学生质疑时我的解释。
  当然,我这样写有我另外的深意。
  记者:另外的深意?什么深意?
  范美忠:我这样做是想引起某些观点在思想界的讨论。一方面,我反对传统的“孝文化”,提倡“爱文化”。因为“孝”是一种不平等、是一种服从,是一种权力关系。在现实中,孝,往往流于一种外在的要求。但是,在我看来,孝,作为父母并无必要特别强调,因为他们也可能也做得不很好。而爱,则是一种平等的、真诚的情感。
  我们目前,道德礼数的表演太重,忽略了真诚实在的内涵。
  另一方面,个体该不该为他人牺牲?个体权利的合法性,甚至某种程度自私的权利是否应该值得尊重和宽容?我反对简单的鼓吹牺牲道德而遮蔽了体制、制度和技术建设上的缺陷。从现实效果的角度来考虑选择,而不仅仅纠缠于道德。
  还有,我反对对人性弱点的不理解,反对道德绑架。
  记者:人性中有许多不好的东西,甚至有兽性,但是如果一个人始终克制那些不好的成分,那么他就是一个光辉的人。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你是真诚还是无耻?
  范美忠:我想说的是,在人的神性和兽性之间有广阔的中间地带。我逃跑了,没有伤害其他人,我觉得这是本能的畏惧死亡以及自我保护的人性,却并非兽性。如果利己就是兽性,那么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难道他们就都是只有兽性没有人性?显然不是这样。关键不在于是否自利,而在于利己的时候是否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我想这才是人与兽的分野。
  “怎么想就怎么说”难道不比有的人心里明明很肮脏却打扮得伟大光荣崇高神圣无比更好吗?何况我只不过是说了保护自己生命的合理性,却并没有说多么大逆不道的话。另外,我并不就是“怎么想就怎么做”,因为把想法付诸行动有前提:那就是你的行动不能伤害到他人。要是我真的怎么想就怎么做,恐怕已经没法接受你采访了。比如恨一个人,心里想暴打他一顿就真的暴打他一顿,我恐怕早已经在监狱里呆着了!
  我想我是真诚的,却谈不上无耻。如果我做人的世俗智慧,足够聪明的话,就根本不写这篇文章,那样别人连骂我无耻的机会都没有!我诚实地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写了出来,不仅真诚而且勇敢!
  记者:有人说你是一个很好的教书匠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也就是说你的“师德”还欠修炼。你怎么看?
  范美忠:我想我在教书上达到的境界和对教育的追求已经不能用“教书匠”来形容。至于“师德”云云,我不知道由谁来制定教师道德规范,难道真要“舍己救人”才算有“师德”,而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就算“失德”?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一个普通小市民的教师,我想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做教师了。在对教师要求近乎圣人的同时,又有多少人为教师的权益呼吁过呢?难道这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吗?须知在现代社会,权利义务是对等的。我要说的是,与很多老师相比,我在师德上不是有欠修炼,而是要高一些。但如果对自我有一个更高的要求的话,我觉得自己对学生的爱还不够。这是我真正需要反思的,当时我就意识到了,在回家第二天与老婆讨论此事时也谈到了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师德”还欠修炼我承认。但如果在目前背景下我的这个不足就足以认定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的话,我想你们要找称职的教师恐怕很困难了。或者真的到了连我都不称职那一天,我会很高兴,因为中国的教育水平该是多么高了!
  记者: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传统的普适的大众的道德还是传受创新的小众的道德?
  范美忠:我想说的是,传统的道德并不见得是普适的道德,比如,三从四德,忠臣孝子,贞洁烈妇,包办婚姻都是传统道德的体现,但它们对吗?人性吗?普适吗?因此,一种道德是否符合人性和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跟它是不是传统的道德没有必然联系。当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鲁迅周作人李大钊吴虞等人不就猛烈抨击过某些传统道德吃人的本质吗?那么我的某些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或者如你所说的“小众道德”就对吗?我没有这个信心。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掌握真理,既然如此,我的教育目标就不是告诉学生哪种道德是绝对正确的,而是启发学生去思考和追求美德。我不赞同把一种价值观在未经充分的理性审查的情况下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采取对话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领悟。我想,对于这一点,我的学生应该有更深的体会。
  记者:如果光亚学校要辞掉你,你服气吗?
  范美忠:如果校方觉得我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在地震中我作为教师也没有什么失职的地方,而仅仅迫于来自于媒体的,社会大众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压力而被迫作出辞退我的决定,那我肯定不服气!
  这样的结果也说明我们的国民还不是成熟的现代公民,他们不能容忍一种与己不同的观点;我们的国家还不是成熟的现代法治国家,因为行政超越法律。
  同时如果校方迫于行政部门的命令而辞退我,我要打官司!

学生:他自私胆小但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

  作为教师的范美忠,他的学生如何评价他呢?记者历经曲折,采访了不少范美忠的学生。
  张诗萌,就是那个地震后问范美忠“咋不叫上我们一起跑呢”的高二女生。她承认当时问范美忠时自己“还是多生气的”,但是后来冷静下来一想:“那个时候大家脑袋里都一片空白,像我和同学们在第一反应下就是躲起来;而范老的反应是跑出去。这很正常,因为老师也是普通人。”她说:即使教室垮了,有同学受伤了,我也不会怪他。这好比,有人在地震中跑出来了,但是没来得及救他的亲人,那么他的亲人会恨他吗?
  胡诗润承认自己在范美忠发表文章以后,他专门写日记骂了老师范美忠。但是他说:“现在既同情又有些后悔了。那些时候我在电视上看见太多太多老师救学生的画面,挺受感动,比较了一下范老,当时觉得他很虚伪。范老以前经常说他很痛苦,不想活了,我就觉得,既然有机会去死,他为什么跑那么快啊!我们不少同学都这样认为。”
  他说:在教书上范美忠老师确实太棒了,他确实是我见过的最有思想的老师,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老师,他是真正将我的思维打开的人。但他的内心有些狭隘,就是他替他人想得太少了。他直言:与其他老师相比范美忠在“师德”方面做得“差”!
  “胆小”、“爱学生不够”、“有些自私”这是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生对范美忠的评价,他说:“这可能就是范老作为老师的缺陷!他就这么一个人。”但是他说:“他是真的希望我们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并且他也很努力。我们都希望在下学期开学时能见到他。”

光亚校长:是他灾后心灵受伤的非正常言论

  卿光亚是光亚学校的校长,是范美忠的直接领导。他对于范美忠的评价自然十分重要。卿校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卿认为:他反对范美忠对于母亲、出生地和教师职责的认定和评价。认为有悖常理和全世界的价值观。
  其次,卿校长称:范美忠平常是一个爱自己学生和爱自己职业的人,也没有听说过范美忠不孝敬自己的母亲。他是一个很正常的人。
  “因为范美忠这件事情,我目前受到了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卿校长说:我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压力有多大:“有不少网友发信、打电话骂我,骂光亚学校,甚至有人提出让教育部为此向全国人民道歉!”
  对于范美忠在博客中的某些极端言论,卿光亚认为:他也是这次大地震的灾民,是他心理受到严重伤害后的非正常言论!

专家:多元社会应当允许多元的价值取向

  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从现行的法律规定来看,范美忠“在地震中先于自己的学生跑出教室”没有明显违背法律的地方。《未成年人保护法》在这里基本无法适用,如果他的学生都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的话;而《教师法》中关于教师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义务的规定,显然不是针对自然灾害发生时而设定的教师应有的义务,而是针对人为侵害学生时而作的规定。
  周教授还表示:现在是一个文明的法治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多元声音和多元价值取向同时存在的文明社会。应当允许多元的价值取向存在。我们提倡舍己为人传统的优秀道德,但是“在大的自然灾难降临时,寄希望于少数教师牺牲自己生命去保护学生的生命是靠不住的,同时也不现实。”他认为:国家应当对全民进行灾难教育,在对全民进行逃生技能和救护技术培训的同时制订相关的系统的制度。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郭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文明社会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的。她说,“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何人、何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