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警方警告 德国人卢安克关闭中文博客
法广     2010-5-21   上海特约记者 沈愚



因“没有做志愿者和教师的资格”并受到广西警方警告,长期在中国志愿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关闭了自己的中文博客(http://luanke.jiaoyu.org/)。

卢安克是德国人,1968年出生在汉堡,他头回到中国是旅游,后来在南京东南大学留学,此后,他一直在中国各地支教。

2010年初,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播出了对卢安克的采访纪录片,央视记者柴静报道说,1997年卢安克在南宁的残疾人职业学校学校义务教德文,却因没有办下“就业证”,被公安局扣留过护照,还罚了3000块钱。

1999年他从德国回到广西,到河池的一所县中学当初中老师,因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家长们有意见,学校把他开除了。后来,他来到广西河池的的特困县东兰,在东兰县切学乡偏僻的板烈村小学,当了10年的乡村教师。

他在广西执教十几年,从未收受过学校一分钱工资,他每年三四千元的生活费均由其远在德国汉堡的父母提供,月支出不超过200元。

他得过乙型肝炎,并遭遇车祸险些丧命。

2006年,签证到期的卢安克不得不暂时离开中国,他曾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却被拒绝。被拒绝的理由是:只有在国家一级机构工作4年以上,或为中国作出特殊贡献的外国人,才能入籍中国。

2007年,卢安克又回到了板烈小学,他的经历经过柴静等中国媒体人的报道后,感动了许多中国公众。

卢安克从2001年开始开设博客和个人网站,网站上有他翻译的上百万字的教育论著;在博客中,他张贴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作品。

在他的博客上,记者看到,在关闭博客的告示中,卢安克应“有关部门”的要求,在博客上声明,自己“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

网友“冰瀑”在博客上透露,他曾在四月份去广西东兰拜访卢安克,他谢绝了冰瀑的采访,原因正是受到了广西自治区公安厅“有关部门”的警告。

广西所谓“有关部门”的言下之意,就是让卢安克不要在媒体上出现、也不要再谈论有关中国教育和留守儿童的话题了。否则“有关部门”将可能会追究他的 “不法行 为”,并随时有可能把他驱逐出去。

在博客上,卢安克用不甚地道的中文写道,“我不是本国人(中国人),还是去管一些外来人不应该管的事情,使得本国人(中国人)有些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感,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弃,我的学生又很难过。这种矛盾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让外面的人知道,就没有人因为我的行为而难受。”

卢安克说,“社会对我的关注也已经超出了我的承担能力,我承担不了社会反应所带来的后果、责任和压力,也就不敢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事情。所以,我只好把我的博客关闭起来。请你们理解。”

冰瀑质疑说,如果卢安克从条文上讲,确实没有充当志愿者和乡村小学教师的“资格”,但“有关部门”不仅不提供帮助和服务,反而对之发出了警告。

冰瀑说,“我不为卢安克难受,我难受的,是这个国家终于伤害到了百般隐忍的他。”

中国物价飙涨 “蒜你狠”后又“豆你玩”


(中央社台北5月20日电)大陆继大蒜价格猛涨超过猪肉后,成都市场黑豆价格近日离奇攀升,一度超过肉价。往年2、3元都卖不出去的黑豆,如今一斤9元多。

大陆网民们给难以控制的五谷杂粮价格取了一个个特殊的名字,大蒜涨价叫“蒜你狠”,绿豆、红豆、黑豆涨价被戏称为“豆你玩”。


中新社报导,在成都市几家菜市场,猛涨的黑豆价格不仅让市民想不通个中原因,就连多年从事杂粮批发的商家也觉得匪夷所思。

1位批发商说,黑豆价格乱得很,最贵的“大绿心”批发价每斤14元左右,1斤好黑豆批发价几乎可以买2斤猪肉。

报导说,成都各大超市最贵的黑豆价格已经达到19.9元/斤。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绿豆、黑米、红豆等杂粮的价格上。一直默默无闻的黑米,价格从3月份的每斤3元多攀升至现在的9元左右。而红豆价格比去年同期翻了整整1倍。

报导研判,近期有许多养生专家透过电视节目、报纸专栏透露“黑豆泡醋后食用,有补肾、明目、黑发、美白、减肥等养生功效”的讯息后,一时之间民众趋之若鹜。

本帖最后由 爬坡王 于 2010-5-22 16:20 编辑

32# 老木匠

不知道那些有制服的公检法等部门他们的制服是多少钱?还有武装力量的衣服价?传说有一大佬的子弟光承包徽章就发大财了!!

我的朋友部门没有制服,但统一发西装,也是千把两千的,那质量,就是招人骂的,都骂那主事者要吃你就啥也不买直接吃了没人知,还要留个尾巴给人抓!

官方智库:收入分配不均已超过警戒线

法广 RFI) Saturday, May 22, 2010


5
21日,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刊登了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丛亚平和李长久的署名文章《收入分配四大失衡带来经济社会风险》,文中公开承认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构成了严重风险。


文章分析了中国收入分配失衡的四大表现:即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个人收入占比越来越小;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工农大众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农民消费严重不足;权力资本的暴利在扩大,而中小企业普通民众的盈利空间被挤压。

文章称,以上四大失衡导致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愈加尖锐。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是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而中国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了0.5,这是十分严重的信号。

作为官方智库,两位研究员提出了十项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大幅提高职工收入和投资者收入,变资源向大企业倾斜为向中小企业倾斜,加快社会保障和医保改革进程,解除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等。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最后也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应有实质性进展,并分析称,目前严重的贫富差距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只是政治不平等经过一连串演化过程后呈现出来的最后结果。

所谓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在01之间,趋近于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趋近于1,表示社会财富被一人控制,分配完全不平等。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0.36之间。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在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重庆3男子自称纪委官员进办公室押走局长

http://legal.dbw.cn/system/2010/05/21/052521758.shtml


  重庆晨报5月21日报道 主城某区一局机关内,三名中年男子行色匆匆,朝大门走去。该局局长(正处级)张强(化名)被后面两人紧紧挽住胳膊,神色紧张。在众目睽睽下,他被强行塞进停在办公楼前的黑色轿车离开。这是去年3月26日发生的一幕,直到下班,职工们都没有等到局长回来。错愕、猜疑弥漫在职工间,局长到哪里去了,带走他的是什么人?

  昨日,在三名“纪委干部”获刑后,记者与相关部门联系,对此事进行了深入采访。

  看反腐影片了解双规过程

  揭秘

  三名被告人都是初高中文化程度,均是农民。他们如何能够轻易骗到身为正处级干部的局长的呢?记者通过深入采访了解到,孙元志行骗离不开“五步”,而且这“五步”环环相扣。

  第一步:编造“受害经历”

  在落网后,孙元志一直称自己是受害人。他说,以前与朋友及张强合伙做生意,结果张强与朋友合伙骗他,导致他陆续被骗走70多万元,血本无归,但他始终拿不出借款给张强的任何依据。

  第二步:用许诺拉拢同伙

  孙元志用自己的“受害经历”博得他人同情,拉拢了同伙。据颜智勤称,以前他和孙元志在长寿合伙开过砖厂,孙元志欠自己一万元。孙元志一直称,他陷入“三角债”中,没办法还。去年3月,孙元志称找到了债主,不过债主“背景很深”,于是邀约颜智勤和另一个朋友,一起去讨债。只要债讨到手,立即连本代息还给他。

  为了让颜智勤和卢小林跟他干,孙元志还许诺,只要把70多万元的债务要到手,立即拿出7万元感谢他们,面对“高利”,两人动心了。

  第三步:伪造各种证件

  这是作案中最关键且最重要的一步。孙元志交待,直接找张强要钱,肯定要不到,他想到了冒充市纪委的干部的办法。为此,孙元志花钱买了本假证和印章等,并租来车辆,买了一块假车牌。另外,他还摸清了张强的办公室地址和手机号码。

  去年3月20日,三人专门从涪陵到九龙坡,准备去办公室找张强。但到了九龙坡后,打座机没有人接,给张强打手机也没有人接,三人被迫放弃回到涪陵。

  第四步:提前踩点熟悉

  5天后,孙元志专门在长寿租了轿车,带上两人,提前在张强的办公室附近的宾馆租房住下。到了3月26日作案当天,孙元志发现衣服上油渍,他说“衣服不干净,看上去不像纪委干部”,由此还专门到商场购买了一条新裤子和衬衣,使自己看上去有精神。确认张强在办公室后,他们才决定上楼去。

  第五步:寻找“审讯”地点

  孙元志称,自己作案前,还看过《国家公诉》等反腐题材的影片,初步了解了“双规”的过程。“双规”地点既不远,又显得隐蔽,决定还是在主城区内进行。最初卢小林提议,在南山农家乐,但是考虑到南山离主城区太近,人多口杂,难免碰到熟人,于是决定到北碚去审讯。通过网上搜查,他们找到了这家农家乐,并对这里的闹中取静很是满意。

  正是通过以上的“精心准备”,孙元志才成功控制住了张强。

  2009年3月26日下午3点40分

  地点一:局长办公室

  三男子带走局长“我们是纪委的”

  去年3月26日下午3点40分左右,主城某区一局机关局长张强,坐在局长办公室内看书。这时,三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大步流星走进办公室里。为首的一名男子声音洪亮地问他,“你是不是张强?”张强愣了一下,急忙放下书,站起身来。

  “我们是纪委的。”为首的男子拿出一本蓝色的工作证,在他面前晃了一下。然后提高声音说:“有人举报你受贿,请你配合我们,马上跟我们走。”

  张强连忙让三人先坐下,准备为他们倒茶。“不用这些了,马上走。”三人提高声音催促他。张强抓起桌上的手机,在三名男子的“护送”下离开办公室。在电梯口,他碰到了该局的一位副局长,双方没有说话。随后,张强在众目暌暌下,被塞进停在办公楼前的一辆黑色轿车内,绝尘而去。

  下午4点多

  地点二:黑色轿车内

  搞不清楚路况纪委干部问路

  在车上,张强问他们“去哪里”。“到了你就知道了。”对方不耐烦地回答。汽车在行驶中,播放的摇滚乐震耳欲聋,两名男子把他夹在后排中间。车辆行驶中,张强得知,为首的男子叫“志哥”,志哥把他的手机搜走了,说替张强保管。轿车一路飞驰,经过谢家湾、沙坪坝,前往北碚。

  在前往北碚途中,志哥还打了两通电话,张强不知道他是打给谁的,但他感觉到志哥不清楚路况,是在问路。当晚5点左右,轿车来到北碚老城区中医院附近,志哥竟下了车,找了个出租车带路。

  轿车跟着出租车往北碚新政府背后一个山庄驶去。眼看快要到山庄了,志哥不走了。他说要掉头下山,张强问“怎么回事”,又被志哥警告,不要作声。

  车又掉头来到山下,张强看见,志哥在一间超市里买了不少烟、水和方便面后,放到车里,又重新开车上山,到达一家名叫“红熙山庄”的农家乐内。

  他们押着局长前往北碚农家乐突审,并取走局长银行卡上的14万。

  当晚6点半

  地点三:北碚农家乐

  连夜突审局长“坦白最多判十年”

  2009年3月27日上午

  三人押着局长回办公室取银行卡,局长趁机逃脱。

  此时已经是晚上6点半,志哥开了两间房。四人在山庄里吃完饭后,志哥将张强带到房间里,“审讯”开始了。

  志哥先是把带有“讯问笔录”的材料纸和笔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他和张强对视了一阵,然后大声喝问对面的张强,“你知道不知道,为什么把你带到这里来?”张强摇头。

  “有人检举你受贿,材料都有了。”志哥拿出一叠“材料”放在桌上,威胁张强说,“你把事情说清楚,老实交代。我保证,坦白从宽,最多判你个十多年。”经过一阵沉默后,张强开始回答问题。志哥提问,另一名男子小林负责记录。

  志哥告诉张强,自己是此次“专案组”的组长,希望张强配合自己。“审讯”时间从当晚8点开始持续到晚上11点多钟。

  地点四:局办公楼

  回局里取银行卡局长趁机逃脱

  第二天早上8点起床后,志哥和小林对张强再次“审讯”。随后他要求张强积极退赃,问他身上有几张银行卡。张强告诉他们,有三张,分别是两张交通银行卡,一张建设银行卡。两张交通银行卡里面分别有近8万元和6万元。

  当天上午,三人押着张强到银行里取走了近14万元。志哥突然问张强,“你在局里是不是还有张银行卡,里面有70多万元。”张强点头说,可以带他们去取。

  3月27日下午,他们带着张强往回走。到了分局办公楼,志哥安排两名“手下”带张强上楼。刚走到一楼,张强就大喊“捉贼”,赶紧跑到楼下一间办公室里面。志哥见状,连忙招呼手下上车,驾车跑了。

  后来,三人均被警方捉获。

  他们构成招摇撞骗罪

  审判

  法院审理后认为,孙元志、颜智勤、卢小林均是无业人员,三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骗取他人财物近14万元,情节严重,为已构成招摇撞骗罪,依法应予处罚。

  法院认为,孙元志是整个事件的组织、策划和指挥者,由他查询被害人的联系电话、租车,纪委工作人员的假证件,准备审问用的纸和笔等,都是孙元志所为。因此,陈元志是主犯,应当重处。另两名被告人,在本案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依法应从轻处罚。

  法院判决孙元志犯招摇撞骗罪,一审判决有期徒刑九年;颜智勤和卢小林分别犯招摇撞骗罪,一审判出有期徒刑七年。
本帖最后由 爬坡王 于 2010-5-25 15:17 编辑

华东师大“宋山木楼”冠名留不留?

南方都市报   2010-05-24

   “山木培训”总裁宋山木因涉嫌强奸女员工被刑拘,5月21日又被以涉嫌强奸罪批捕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一栋教学楼顿时显得尴尬起来:楼西面用中英文大字写着“宋山木楼”。

    冠名教学楼,这是宋山木以校友身份捐赠100万人民币后获得的待遇,同时他还成为了该校的客座教授。有学生在校内BBS上发帖要求撤销这一冠名,该校师生对此议论纷纷观点不一。校方目前未明确表态。

    宋山木原来是以“春晚最牛粉丝”闻名,此后爆出他强奸下属的新闻后真正成为了热点人物,关于他的传闻和猜测不断。此前他作为一个成功人士留下的痕迹也显得尴尬起来。首当其冲就是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宋山木楼”的照片也在网上热传。

    据华东师大官网2008年消息,“10月16日,正值学校57周年校庆之际,我校计算机系校友、山木教育集团总裁宋山木先生向母校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将在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西侧墙面镶刻‘宋山木楼’;此外,宋山木也将被我校聘为客座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校报》2009年12月1日也有配图报道,“在闵行校区图书馆旁边,有一栋高楼你无法忽视,楼体西侧墙面镶刻着醒目的‘宋山木楼’的中英文字体。‘宋山木楼’既显示了学校对校友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校友对母校深厚感情的体现,是校友对华师大认同感的物化。”

    有学生曾发帖反对冠名

    “晕,我一直以为是宋山大楼!”楼的命名当年就曾引起了部分师生的关注,其中有同学发帖表达了不满。“m ingrim eng”2008年11月在“爱在华师大”论坛里发帖说,《看到闵行教一楼被标上“宋山木楼”的名字,耻辱!》,“终究华东师范大学不是依靠宋山木等名流校友的豪富或慷慨解囊,而是吕思勉、施存蛰、冯契、王元化、陈旭麓等老一辈大师级学人的大学,大楼之谓命名之活人富豪校友,却未有本校大师,大学还是大学吗!?”但跟帖的网友普遍反对他的看法,认为校友回馈学校无可非议:“国外的学校就是依靠社会人士资助,根本不是单靠什么教育部的,其实依靠社会人士的力量,这正表明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当各界人士都关注教育,投资教育,这有什么不好的呢?”

    此后,闵行校区的第三教学楼被另一公司冠名,又有学生发帖质疑“我们还有多少可卖的东西?”但这种质疑并非校园论坛上的主流。大部分学生依然按照传统称呼这些楼为一教、三教,没有实质性影响。

    华东师大师生议论纷纷

    当宋山木涉嫌强奸的新闻爆出后,此前的一些帖子又被网友挖了出来,不过网友们的态度就冷淡了很多。而该校的BBS上关于此事的讨论却非常热烈,热门帖是《发出师大最强音,建议撤去闵行一教“宋山木楼”大字》。该帖表示:“现在每当我从闵行校区一教经过时,看到‘宋山木楼’,我就联想到强奸,为富不仁的淫狼。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都被这狼友丢尽了,为了我校的学生和教师,为了我校的尊严和品质,为了我校的文化和正义之气,为了我校的整体和长远考虑,我建议撤去一教墙上的字,给广大学生和教师,给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一个满意的交代。”

    在后面的跟帖里,大楼的命名留还是不留争议多多。要求撤销这一命名的占了多数:“把一个强奸嫌疑犯的名字刻在教学楼上,我觉得我坐在里面都想呕吐,寓意太明显了。西方高等院校接受捐款的时候,也得考虑社会影响吧。强烈要求撤掉宋山木几个字,太丢脸了。”

    但也有一些学生表示不能太偏激:“毕竟现在社会都是喜欢以偏概全,只要犯了错(而且这次如果罪名成立就是很严重的错),就会被贬低得一无是处!”“全世界最好的商学院哈佛商学院,此次并未因为金融危机中奥尼尔、赛恩、瓦格纳、考克斯等校友深化危机造成恶劣影响而将其钉在本校的耻辱柱上,而是广泛地就此事展开校内外的探讨,并检讨和考虑修改课程来改变其传统的教育理念,这才是一个一流名校所必须具备的教育和社会责任感。”

    究竟如何处理才算妥当,有人跟帖分析:“拆牌子最大的困难是这种做法相当于自己打自己嘴巴子,所以立牌子的人绝对不会去拆,其他人又无此权力,只能维持现状。”

    更深入的讨论是,“怎么样尽力开发校友资源,吸引广大校友回报母校,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又能避免发生‘山木楼’这样的尴尬现象?有没有更好的做法?作为衷心希望母校兴盛的学子,可否去查阅相关文献,去外校做实地调查,志愿完成这一课题,以显示出我们师大学子过人的素养呢?”

    链接

    宋山木是不是该校正式学生?

    有网友爆料宋山木并非华东师大的正式学生。“中农人家”在新浪博客上发文称:“其实,宋山木并不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真正校友。他是山东聊城师范学院(今聊城大学)的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辞职,到上海打拼时,曾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这种班纯粹是为学校创收办的班,没有什么门槛,大专毕业都可以进。发结业证书。后来,山木到深圳发展,创办了山木培训公司,成了商界明星,华东师范大学才把他硬拉进了校友行列。”

    根据中广网2007年的人物特写《宋山木:在辽阔的平原上追逐羚羊》所述,1989年7月,宋山木在华东师大就读研究生。此时,宋山木仍叫宋炳华,以德州师范干部学校教师的身份通过了入学考试,成为了计算机系最早的“助教进修班”中的一员(即后来的在职研究生班)。1990年夏天,宋炳华接到原单位的紧急通知,提早结束学习回校担任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在华东师大时间不过1年。

    而山木培训的网站上则称:“总裁宋山木先生于1989年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他不仅是华东师范大学深圳校友会的会长,还被列入华东师范大学颇有成就的优秀校友行列。”

    南都记者 谭人玮

拆了名号,不知道收的一百万有没退给人家?




华师大闵行校区“宋山木楼”名称被拆


谢磊    解放牛网
2010-5-28


“最近我看到网上说华师大‘宋山木楼’是因为山木集团捐了100万,可今天我却发现,楼上的这几个字已经被拆掉了。”上午,读者杨先生致电晨报热线,反映华师大闵行校区“宋山木楼”字样被突然移除。记者了解到,宋山木涉嫌强奸案件发生后,华师大学生为是否将“宋山木楼”字样从楼上撤去争论不休。而在“宋山木楼”被拆去后,学生们在感到突然之余,多对学校的做法表示支持。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向几名学生探听“宋山木楼”的所在,不料得到的却是学生们尴尬的眼神。一名女生抬手指着前方一座褐色的建筑,低声表示这便是曾经的“宋山木楼”,只是墙上的中英文名称刚被拆去。记者看到,这幢教学楼实为华师大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楼高5层。“宋山木楼”的中英文名称原本醒目地挂在大楼外侧,但如今已难寻踪影,甚至没有一丝曾经悬挂过的痕迹。尽管刚经历过一场“拆名”风波,该大楼的正常教学秩序并未受到影响,只是不少学生下课经过时,都会不经意地向外墙看上几眼,神情复杂。

“昨天刚刚拆的,几个工人很快就拆完了,下面的学生反响很大,我们都很支持。”一名大一学生告诉记者,自从宋山木涉嫌强奸女下属的新闻传出后,华师大校园论坛上便炸开了锅。记者在论坛上看到,“宋山木楼”拆除时照片第一时间便被上传到网络上,引来学生们跟帖较好。不少学生认为,“涉嫌强奸”这样的丑闻严重有损学校的尊严与品质,再将“宋山木楼”保留,会给华师大的学生带来更多的尴尬与不安。“时间长了,肯定会对学生心理有影响。”一些女生更表示,每次看到“宋山木楼”就会将其与“强奸”联系在一起,心头不免感到恐惧。“我很支持学校将‘宋山木楼’拆掉,这个名称让学校蒙羞了。”一名经过教学楼的大二男生认为,学校在这件事上做法正确。

背景: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网20081020的消息显示,1016该校57周年校庆之际,宋山木以计算机系校友、山木教育集团总裁身份,向母校捐赠人民币100万元。根据《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的相关规定,此次捐赠主要用于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建设,将在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西侧墙面镶刻“宋山木楼”。此外,宋山木也将被我校聘为客座教授,今后将不定期的来校开展讲座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