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其实俺想说,其实俺的经历和亦工亦农是一样一样滴,俺也是受你的蛊惑买了管锥编的,周易正义没敢受教(毕竟还没看过周易呢)现在刚把史记看完,觉得钱钟书先生写的有百川灌河的境界,好比洪迈的三竖子,不过挺有感觉的……
不过猜繁体字很费时间~我想问一下,为什么钱钟书有时称太史公“马迁”?还有,为什么没有简体字版的面世,起码于启蒙有利啊…

[ 本帖最后由 王子晚 于 2009-3-19 18:43 编辑 ]
见证自己成长

回复 30楼 的帖子

周老师,您太谦虚了,其实我觉得钱老的这种作文方法(比如解桃之夭夭的夭,就是把古往今来对这字的运用发挥都先罗列后升华),和洪迈的先列举诸将称项羽竖子,继而又称韩信,英布(?)竖子,后一一评论手法上一样。
呵呵,能“私淑”于您,真是荣幸。。
见证自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