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搞文摘】郭敬明当官:抄而优则仕

原帖地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487342.shtml


郭敬明当官:抄而优则仕!
  撰文/王鹏辉

  我又放了一个屁,林萧PK郭敬明时,我就说了不想掺和这些混事。但是,性格使然,这一次我还是忍不住的跳出来,再放一通屁。
  前面有一个王志,主持得很好,一下子跑到丽江当副市长去了。现在又钻出一个郭敬明,书抄得好,跑北京当官去了。我不得不感叹,这个世界太疯狂,老鼠给猫当国王。不过,话分两头说。王志去丽江当官,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好歹来说,王志也戴过博士帽,一肚子真才实学。支持西部,支持国家政策,我等百姓自然鼓掌欢迎。

  但是,要说郭敬明跑北京去当个董事长,当个没有行政级别的副总编,我等自然无话可说。好歹说来,现在也是市场经济,老鼠贩卖耗子药发财了,成了款爷,自然可以挺着腰杆招摇过市。但是,老鼠卖耗子药发财了,竟然跑到猫国当官去了,就让我等愤愤不平。气愤之余,也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家性命。
  我眼红了,和我差不多大的郭同学官至副处。我们领导眼红了,比他小大半截的小郭子,跑到他们脑袋上撒尿去了。我们的老百姓眼红了,一个毛头小子成了官老爷。是的,我们都眼红了,我们都要对他口诛笔伐。小郭子的粉丝们,预备好吧,你们的台词我也在为你们思考着。

  这个事实,似乎目前是改变不了了。市场经济下,一切都是向钱看齐,这是国人某种变态的心里。说实话,我爱钱,我想钱都想疯了。我爱出名,我想出名把头发都想白了。但是,和小郭子比起来,实在是惭愧得人。看看人家,抄一本火一本,卖一本发一本。然后,继续抄,继续火,继续卖,继续发。从我的专业角度来看,小郭子是很有营销意识的,也是非常具有营销能力的。一个人,如果能将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并且在别人已经告发的情况下,然后将这个东西卖得很好,那就不得不说明这个人能力很强。

  回想一下,当年的三株在常德,喝死了一个老汉,因为媒体的炒作,三株大厦轰然倒下。可是,到最后却与三株毫无关系。大家评评理,这三株的冤大头当得冤呢?而看到郭敬明很多的粉丝都说,明明是郭敬明原创,有些人眼红了就说是抄袭。尽管有法院的判决书,但郭敬明不承认,但郭的粉丝们不承认。因此,与三株有点雷同,但却是一个翻版。三株不承认,可媒体承认了。结果,三株倒下了。而法院判决了,郭敬明不承认,粉丝不承认。结果,郭敬明继续走红。
  对于他的文字,我看过。甚至有人说,在我身上能找到他的影子,我很是无语。或许我受他影响过,或许我现在也在抄他。但是,我的话要说到底。与韩寒相比,郭敬明的走红我一直都不看好。韩寒的三重门或许有抄袭,但在之后,韩寒的文字已经开始脱离了抄袭的轨迹。而郭敬明,一直都沿袭抄袭的风格,到现在仍然没有改变作风。而现在的韩寒,显然已经比郭敬明冷清很多了。

  我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韩寒的原创比郭敬明的抄袭受冷遇呢?这个问题是文学界讨论的问题,原本不属于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所能思考的范畴,但也班门弄斧一回。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韩寒的作品文学价值更高,比韩寒的作品文学价值更高的作品数都数不清。而恰是如此,毫无文学价值的抄袭文字却能大受追捧,那就是80后某种变态心理所引发。在郭敬明的粉丝里,我这样的80后占据了绝大多数。用屁股思考,是那部分人的鲜明特征。一个网友在我一篇文章里问过我,用屁股如何思考。在此,我也稍作解释。对于创作这个词语时,我没有用脑袋想过赋予什么含义,因此,我也是用屁股想出来的。通常说来,用屁股思考出来的结果,就是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而郭的某些粉丝,就是用屁股思考郭敬明这个原本没有什么才华的人。在他们的屁股思考下,郭敬明成了文学大师,成了一个顶礼膜拜的神话人物。而通过屁股思考的人,往往就会按照别人屁股思考出来的思路去走。所以,一堆用屁股思考的人聚集到了一个用屁股写作的人门下,也就出现了郭敬明热。严重声明:这一段话我是用屁股思考出来的,用脑袋看不明白的话,可以尝试用屁股去思考理解。

  前面,我也听到了消息,郭小生正式加入了天娱,成了不折不扣的娱乐圈人士。那时候,我就思考过,小郭子是富太太当小姐——图了钱财图快活(改自毕文章歇后语)。小郭子身上的头衔,到目前恐怕掰着手指头也难数。但是,就缺一顶红顶帽。这一回,郭同学是十全十美了。作家协会、娱乐圈、企业界、传媒界、政治界,都有了一席之地。小郭子绝对是十字型的全能人才了,搞不好,哪天小郭子兴趣来了能去研究原子弹的。但是,弱弱的问一句,小郭子的能力能胜任吗?那我不知道,人家都说小郭子写了那么多书,开了几家公司,本事已经练就出来了。那我相信,很多人能在生活中锻炼出很多的本领。可是,小郭子有那个时间锻炼那么一身本领吗?我很值得怀疑。甚至,我想过小郭子不过是一颗棋子,有点悲哀的棋子。
  为什么我那么说呢?长江出版集团看中的真的是小郭子的才华吗?至于小郭子的才华,如果有屁股的,都可以用屁股思考一下,小郭子那几场官司怎么输的。长江出版集团的领导不是吃大粪长大的,他们或许知道郭敬明根本干不来,但凭郭敬明这张牌,他们就可以取得一定的优势。只要郭敬明主编,自然会有一帮脑残的80后用屁股指使自己去购买。一个出版集团,书卖出去才是硬道理,不管郭敬明人品如何,只要把书卖出去了,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了,管是做婊子还是做良家妇女。所以,对于出版社而言,郭敬明这个人已经无所谓,重要的是郭敬明这三个字。

  现在可以想象一下,为什么国人在美国买到美国牌的产品回来,看到made in china 之后依然沾沾自喜了。有些国人,就是看到郭敬明的书是抄袭的,也一样乐于掏钱购买。所以,我也不去非议过多。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很疯狂,老鼠给猫当国王。只是,那帮脑残的用屁股思考的同胞,让我感到一点点的悲哀!
  
  王鹏辉
  2009年1月5日于湖南娄底

[ 本帖最后由 大悲 于 2009-1-7 13:39 编辑 ]
1.主犯犯罪所得绝对大于成本
先抄日本漫画,再抄国内同行,其所得减去官司赔偿,大大获利。
2.从犯也能从主犯获利
昨天王蒙是从犯,今天黎金是从犯。

“钱”兄所向披靡
佩服佩服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9-1-7 13:14 发表
这种消息,与阅读无关,适合本坛的乌搞文摘。
周兄难道不觉得这与米林秀抄袭事件有对照互证吗?
曹文轩当然为小郭《幻城》不吹特吹时候,竟看不出抄袭,还说什么“大调圣腔”,笑死我了!!!

看看我们曹兄的洋相?
(其中还隐射了韩寒?可惜啊,一蟹不如一蟹!

-------------------------------------------------------

曹文轩给《幻城》的序言——

   话题得从作品中的人名说起。樱空释、梨落、星旧、泫榻、岚裳、蝶澈、潮涯、迟墨、片风、皇柝、渊祭、剪瞳、离镜……不要小看这些名字。一篇作品中的一字一句,其实都可闪现这篇作品的风采。一篇作品写到什么份上或者说处在什么格上,光看里头几个人名就能有一个判断。说起来,这可能有点玄虚,然而,在我的阅读经验里,却是被反复证明了的事实。事情就是这样的奇妙,东西的好坏,格调的雅俗,有无特别的艺术用心,竟然会反映在一篇作品的所有方面。《幻城》中这些名字,都是很有讲究的。不是什么人想有讲究就能有讲究的。讲究得有讲究的力量与才能。这些富有意境的字以及这些字的出其不意的组合,其背后是一个人的才情、天趣、知识、智性与创造力。而当这些名字成为整篇作品的有机部分和谐如汤汤大水滚滚向前时,就更能体现出一个书写者的能耐。
     使人感到惊讶的是,写出这些人名、写出这篇作品的作者,竟然是一个岁数不大的人--还算是一个小人儿。

     面对这样的作品,我心中满是困惑,不是怕将话说小了,而是怕将话说大了成为捧杀的刀手。这些年,我总有点战战兢兢,生怕写了害人的笔墨。但,面对这样的作品,我却又无法回避一个事实:它确实是很可被说道的。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一个唯物主义的做法:直接面对文本,且不管它的作者到底是谁。这些年,我为一些才气少年写过一些文字,实在无意去捧杀,至于说后来怎么形成了捧杀的局面,则就与我无关了。我以为我说的都是实话。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一边是火族,一边是冰族,一边是火焰之城,一边是幻雪帝国。作品属于纯粹的虚构。对虚空的虚构,其实比对现实的摹写更难。相对于虚构的能力,我以为摹写的能力只是一个基本的能力,而虚构才是更高一层的能力,而且是区别文学是否进入风光境界的能力。中国文学的可检讨之处,就正在于若干年来停滞于摹写,而无法将文字引入虚构。中国本有"红楼"与"西游"两大小说传统,但到后世,既未能接通"红楼"之血脉,也未能将"西游"之精神承接下来。摹写是浮皮潦草的,而虚构之能力基本衰竭。结果使中国小说几十年如一日地平庸,赖在地上打滚,少有飞翔的快意与美感。在如此情景中读《幻城》,自然是一种喜悦与安慰。《幻城》来自于幻想。而这种幻想是轻灵的,浪漫的,狂放不羁的,是那种被我称之为"大幻想"的幻想。它的场景与故事不在地上,而是在天上。作品的构思,更像是一种天马行空的遨游。天穹苍茫,思维的精灵在无极世界游走,所到之处,风光无限。由作者率领,我们之所见,绝非人间之所见。一切物象,一切场景,都是大地以外的,是烟里的,是雾里的,是梦里的。这种幻想,只能来自一颗没有遮挡、没有范式、没有犹疑的自由心灵。这颗心灵还在晶莹通亮的童话状态。一部《幻城》让我们看到了幻想的美妙价值:空空如也,但幻想之光辐照于此,眼见着空白里出来了物象与生命,佛光点化之处,尽是大地上无法生存的奇花异草与各种各样的魅力无穷的生灵。经验以外的时空,竟然被文字牢牢地固定在了我们的眼前。而我们宁可信其有却不信其无。于是我们发达了,富有了。我们不仅拥有一个驳杂纷呈的现实的世界,我们还拥有一个用心灵创造出来的五光十色的天上世界。

     《幻城》是神秘的。这种神秘也许并非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结果。但这种神秘却一直在吸引我们穿过文字的密林而向前。总有一个什么东西在混沌中撩逗着我们,使我们无法停止目光的追寻。小说营造的这种氛围,使我们有点晕晕糊糊,觉得自己离开了地面,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风烟滚滚,扑朔迷离,时隐时现,似有似无,其风光犹如是倒映在水中的物象,依稀可见。我们似乎感觉到了黑暗中的宇宙的呼吸,但我们无法弄清楚这种呼吸究竟来自何方。天上城池,虚幻莫测。我们举首眺望,心中既有渺小感却又有崇高感。直到最终,我们也没有看清这个世界,神秘依在。

     作者年龄虽小,但叙述口气却颇为宏大,也算得上是一种大叙事了。因不是写世俗社会的蝇营狗苟,不是写风尘世界的芸芸众生,而是写梦幻城池,写神圣之战,写王,写大阴谋,写王朝更替,写冰清玉洁之境界,其笔调自然不能用写小桥流水、油米酱醋、贱民小人、蝇头小利的笔调。小小年纪,居然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大腔圣调,并且还显出一副举重若轻的派头。在语言王国,他居然将自己当成了幻雪帝国的年轻之王。语词的千军万马,无边无际地簇拥在他的麾下。他将调动他的语词大军当成了写作的最大的快意。他更多的时候是喜欢语词大军的满山遍野,看到洪流般的气势。

     月神和潮涯被葬在客栈的背后,和辽溅片风安葬在一起。月神和潮涯的坟冢还是黑色的泥土,而片风和辽溅的坟冢上已经长出了嫩绿色的草。一离一离的演示着生命的死亡和生命的彼此纠缠。寒冷的风笼罩在坟墓的上空,我和皇柝站在坟墓的前面,彼此都没有说话,大风呼呼地吹过去,我和他的长袍猎猎作响。

     阅读《幻城》,感觉到是作者对把握语言的自信。滔滔不绝、左右逢源,无论在描物状态方面还是在剖析灵魂方面抑或是哲理性的解说方面,都无搜索语言的捉襟见肘。意象新颖,对话有古典话剧之对白一样的讲究,长短句相得益彰……。这个作者使人感到疑惑:小小年纪,对语言何以有如此出色的悟性和如此轻松的驾驭能力?

     这些年看了太多的少年文字。其中十有八九都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腔调。面对人世,冷嘲热讽,都不正经说话,尖刻乃至刻薄,一副看破红尘不想再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的清冷模样。真不知这个世界究竟在哪里伤害了他,也不知他的内心之灰色到底是否真的来自于他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但就是那样的姿态--一摆千年的姿态。纯真不再,温馨不再,美感不再,崇高不再,庄重不再,雅致不再,真诚不再,阳光也不再,剩下的就只有一片阴霾与心灰意懒。读到《幻城》,终于有了一种安慰。作品用的是一种高贵、郑重的腔调,绝无半点油腔滑调。我想这个世界总得有点严肃的氛围。如果大人孩子一个个都操痞子的腔调说话,且不分场合,总不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一个人成为痞子,还不大要紧,要是一个民族也成为痞子--痞子民族,那就很值得忧虑了。我想一个痞子民族,若要得到世人的尊重,大概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关于这个作者的未来,我不想在这里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大气候,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决定的。性格、学养、经验、机遇……成功的因素错综复杂。因此我希望不要将他的现在与将来简单地等同起来。

     我衷心地祝愿他,并望他珍惜自己的才华。
不知怎么回事儿,周兄的话给我很不安全的感觉,好像要删除我这贴似的。
汗~

为了表示这贴与阅读沙龙版面有关,俺声明
1.没有找到乌搞文载版面
2.抄书是不对的
3.阅读抄袭的书还为抄袭者叫好,只能证明脑残!
最后一条与阅读有关
嘿嘿
原帖由 笑笑书 于 2009-1-7 19:55 发表
让他当官,天塌不下来

现在的出版社(出版商),是越来越操蛋了,在几个钱面前,纷纷对社会责任说了再见。
文革时候打压知识分子其实是臭招,金钱挂帅知识分子立马投降,这才是高招!不战而屈人之兵!
原帖由 梅茗 于 2009-1-7 20:15 发表

我把这个帖子并到乌搞文摘大本营了。大悲兄这下能找到了吧?
哈哈~

荣幸~

谢谢~
原帖由 李酒苗 于 2009-1-7 21:31 发表
找不到更好,他可以找到机会大放悲声了~~~


一个帖子耳一个ID耳

PS:我让大兴兄把我的帖子删掉,大兴兄不理我,曰文责自负。
       我发现典兄也有权限能全屏蔽掉我的帖子,嘿嘿................
原帖由 梅茗 于 2009-1-8 09:32 发表
“我发现典兄也有权限能全屏蔽掉我的帖子,嘿嘿................”——在哪里呢?只怕是误会吧?
不在咱们这个论坛

惭愧啊
我又起哄了
原帖由 歪弟 于 2009-1-8 11:58 发表
有人恨中国人就像我们恨日本人一样
文章提交者:啼笑皆非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蔡真妮

  我在加拿大的小镇上开干洗店时,镇上的东方人除了两家中国人之外,还有三户韩国人。一家开餐馆,一家开杂货店,还有一家男的是科学家,在镇外的农科所工作。
  科学家的太太长了典型的韩国人的平脸,细长眼睛,年纪在五、六十岁上下。她经常到店里来干洗衣服,同是东方人,见面了会有很亲切的感觉,我看到她,总会和她聊一会儿,有时候她还把自家种的蔬菜送给我。她早已不工作了,儿女也已成家立业,闲来无事,总是到教会帮忙,做义工。
  她经常劝我到她们教堂去参加礼拜,认识主。和我在一起时,虽然一直是和蔼可亲的样子,可我发现她的眼睛里时时会闪过一些我琢磨不透的情绪。
  慢慢熟了一些以后,她问我家里父母是做什么的,兄弟姐妹是做什么的,后来又问有没有亲朋好友是当兵的等等,我感到她不是无缘无故问这些,却也没往心里去。
  后来我无意中问起她的家世,她的脸色就变了,抑郁中夹着悲伤,还有一丝丝——恨意。
  原来她家在南韩乡下是大户人家,大概就是我们说的大地主。父亲这一代有兄弟五人,结婚了三个,都住在一个大宅院里,全家人规规矩矩地过日子。朝鲜战争期间,他们那个地方被北朝鲜和中国军队占领了。
  一天深夜,她家里突然冲进来一些军人,把她爷爷和她爸爸还有两个伯伯一个叔叔强行带走了,妈妈搂着她和弟弟被荷枪实弹的军人逼在屋角,眼睁睁看着爸爸被带走,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她说至今都记得爸爸临出门时回头望她们娘三个的那一眼。此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留下满门孤儿寡母。成年男丁中只有小叔叔当时在汉城读大学,逃过一劫。
  她当时七、八岁的样子,已经记事,失去亲人的伤痛刻骨铭心。
  我问了一句:“那你说的士兵是北朝鲜的?”她死死地盯着我:“是你们中国人!是中国军人!”然后她又说:“当时美国的飞机天天来轰炸,中国士兵把我们这些妇女儿童都赶到大街上,一排士兵一排老百姓地站着,然后向前移动。美国飞机盘旋再盘旋,无法扔炸弹,最后就只好飞走了。”
  我震惊于她讲的东西,半天说不上话。后来我说:“战争对于平民百姓而言都是残酷和恐怖的,你们当时的领导人为什么要侵略北朝鲜,发动那场战争呢?”
  她听了很吃惊,问我:“谁告诉你是我们发动的战争?是金日成的北朝鲜突然越过三八线攻入南朝鲜,占领了南朝鲜大部分的领土,联合国才派出部队在仁川登陆。再后来你们中国人就过来帮北朝鲜打联合国的部队!”
  我目瞪口呆。我学的历史不是这样的。也从来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别的民族的人象我们仇视日本人一样地仇视着我们
恨是一种弱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