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生平年表
1952513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山东牟平插队;后做民办教师。19721978年在北京做工。
1978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
1997411逝世于北京。
王小波作品目录

1980
9月《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2
3月《王二风流史》香港繁荣出版社。

1992
8月《黄金时代》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2
1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与李银河合著。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1992
7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与李银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
7月《黄金时代》华夏出版社。

1995
7月《未来世界》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6
11月《思维的乐趣》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7
5月《时代三部曲》花城出版社。

1997
5月《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
10月《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
2月《黑铁时代》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8
2月《地久天长》时代文艺出版社
最喜欢王小波的这句话:

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成了。
喜欢王小波。
他的文章无论是针砭时弊,还是评说传统,往往能以一种开放的眼光和心态,超越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反观和审视我们的现实、历史与文化;
王小波杂文的“黑色幽默”也让我印象深刻,那种特有的调侃语气语调,自成一家;
俺也觉得他的语言不够精练,这使得很多智慧火花都被冗长的叙述给淹没了。
每当我在夜深人静之时胡写乱画的时候,总是充满了一种莫名的独在感、温馨感、甚至是幸福感。那时我也常常会想起王小波的这样一段话:

“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共同的体会。但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自己,还有别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

回复 67楼 的帖子

看王小波和李银河的往来情书,最能感受到恋人之间的冒傻气冒到什么境界。正因如此,才深深喜欢他们,那种本真,那种率性,教人也忍不住也冒点傻气。
最喜欢王小波的根本所在,是觉得他张扬得最彻底的,是一个人作为个人的自由与完整,是灵魂的独立与桀骜。他渴望的世界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自己的世界,是所有人最大限度地不被设置、不被统一安排的那种乌托邦。
单位经常开会。每当遇到那些无聊的会议,我就会想起王小波《红拂夜奔》里面的一段话:

现在应该解释的是我为什么老是愣愣怔怔,这是因为我老觉得自己遇见的事不合情理,故而对它充满了怀疑。比方说,我上班时遇上了开会,想道:开这些屁会干什么?难道有人乐意开会?事实上谁也不想开会,但是非开不可。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觉得不合情理,就发起愣来。但是哪天我去班上碰上没开会,又会发愣:怎么搞的,回回开会,今天却不开了。结果是为了开会的事要发两回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