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李大兴
方属于狂妄自大、只求自己出名、缺少与人合作能力者


大兴兄所听到的这个评判估计是八九不离十的。只有这种个性的人才会在当下中国这块土地上搅得风生水起——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本人而言,方舟子现象之异类与有趣是远超出韩寒现象之上的。因为在一般比较典型的中国人里面,这种“铁面无情”、“六亲不认”的人还真的是凤毛麟角。可惜,光看他的面相,大多数人可能会不以为然,但是他如果是奶油小生,也就不会是方舟子了。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12-2-6 17:14 编辑
解滨大侠一剑既出,彻底秒杀俺这些天辛苦敲出来的字。大写一个:服!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2-6 17:01
你看看,刚才在那里还夸着你“理性”的,怎么一下子就情绪化起来了呢?“服”字好像超过一般的几倍那么大。

对事不对人就好,对人就很难不情绪化的,“服”解滨干吗呢?只要说哪条他讲的有理就好。是不是呢?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37# 施国英
看看你们对小韩怎么能够这么没有信心,这点玩笑逗乐的本事,对他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剩下这点看家本领,还被你们肆意地抹杀和贬低,唉……。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42# 李大兴
看来大兴兄对方舟子是大不以为然的,当然海外对他会有比国内更多的了解。我对他迄今为止也没有什么特别关注,只知道曾经打某位“院士”之假而被雇凶打伤,而萌生若干敬意:一般常人很难承受这种压力和威胁,也不会以这种到处得罪人为业——但是他却乐此不疲。

但就打假而言,当下中国的作假现象几乎是触目惊心,即便是学术界和文化界概莫能外,方的存在对于这些丑恶现象而言,也许起了若干的吓阻作用。这当然是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或不内行所引起,但是民间社会、市民社会本身也应该独立于政府以外具有某种自我净化的机制和能力,方的言行在这方面是否能够起到一种补充作用頗难速断。至少让公众知道真相,这才是重要的,至于运用什么手段,超出了一般人可以掌控的范围。

关于这次韩方争讼,已见诸各类发帖,见仁见智,莫衷一是。颇赞同泽雄兄所主张应该维护、发展“言论自由”的大义,同时也应该负有维护个人相关权利的义务。本次方舟子打假是否成立,无法预测,我等也只是希望社会与文化艺术领域有更干净的环境和更专业的内容,除此之外,最多也是一些“冷嘲热讽”的旁观者而已。

“铁面无私”和“六亲不认”只是一种比喻,当时就对方能否在“私”和“亲”上那么超脱有相当之踌躇,用在方舟子身上也许不恰当,至少在不那么了解他全部情况之前,应该慎重为好。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44# 宇航
凭借他的能力,如果想想出名“打假”实在是愚蠢之举,当个时评家什么应该不难我
——深以为然。


“我觉得他骨子里的偏执,成就了他,同样也害了他”
——对此也深以为然。不过,为什么选择这种“成就”与“害”参半(譬如说打假受伤自然是其“害”之一),而不是选择更加风光、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方法,除了他自己以外,谁也难以回答。或许只有归之于“偏执”的个性或者是某种个人的经历与动机了。不妨拭目以待。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12-2-7 16:57 编辑
估计方舟子是不服韩寒的气  自认自己才是天才  才跳出来打韩寒的假  打得走火入魔了
天马行空 发表于 2012-2-7 11:15
仔细地想一想,恐怕这种动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是真正要施诸实践,需要极为坚定的决心,以及极大的心理、思想、知识的准备。反正这个方面自由讨论的空间很大,且看他如何表现,即使“走火入魔”,也是他咎由自取。公众只要能够收获真相,何乐不为?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12-2-7 21:47 编辑

40# 阿吕
颇有同感。

留学期间那种乡愁和青春期敏感让他们放出异彩,但是一旦结婚、工作、生儿育女,一切就被生活所累,激情和才气都不同程度消磨掉了。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12-2-9 13:14 编辑

52# 闲云
"海外华人网络里很多文学功底好,才气纵横的写手,都是30-50岁的。"


多谢指教。

问题是,究竟是这30-50岁年龄段的人要比更年轻一辈在国内受过比较好的文化熏陶,还是30岁以下的那一辈,目前还在打拼学业,无暇旁顾呢?或者是30岁以下那一辈更加追求实利而缺少文化情趣。

因为在英文遍地的世界里用华文、而且是比较典雅的华文相互取暖以释乡愁,既要有物质的基础,也要有文化的素养,更要有理想的追求。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54# 李大兴
有空请介绍相关情况,当然,对此也不过是偶尔的兴趣而已。一般而言,当然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才会回国发展的。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58# 闲云
不用客气。

这句话是针对大兴兄的那个帖子“方舟子在海外什么都算不上,故而回国,终于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地方出了些名,如此而已”这句话做的多余的诠释而已。没什么道理,闲云说得有理。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12-2-12 22:20 编辑

"我犹豫着走出你的故事

尽管没有你的许诺"

好句!平易之中见到一种功力。

但是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到方舟子怎么不地道了。本文只是想表明那个群体的才华横溢,然后,年纪大了、或者有钱了就不写诗了?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