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廊前又独凭
清宵斗转感秋深  “感”可改为“觉”,也可不改
河山何处走豪杰
弦管谁家奏太平
燕客合当谋桀纣
楚狂唯自戏风尘 ——— 最喜欢这一联
移灯重览百年史
释卷潸然心已冰———合的好,与前面的感情衔接
   ——野夫
这首诗俺最喜欢,情感抒发到位。朴素、豪迈、自然。
------------
危阑犹在竟谁凭
旧院人非草木深
落魄江湖独载酒
沐冠庙宇共承平
子山萧瑟存哀赋
元亮山阿托体尘
千古悲欢奔眼底 “奔眼底”改为“涌心底”,也可不改
连天寒雨玉壶冰
  ——大兴
这首诗也不错,用典恰当得体,“子山萧瑟存哀赋,元亮山阿托体尘”为最大亮点。
----------
栏背西风君莫凭,愁云雁阵畏弦深。

何妨烛灭学髡滑,底事鼓残作正平?

离席书空三堕泪,闭门悬榻四方尘。

麻姑俯仰沧桑尽,闻道长安未破冰。
               ———罗拉
这首诗,恕俺学识浅薄,须请教。“愁云雁阵畏弦深”“底事鼓残作正平”“闻道长安未破冰”都未能理解。只有颈联“离席书空三堕泪,闭门悬榻四方尘。”理解了,感觉也写的最好的一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这个俺当然知道,只是都袭用了古人的词句,老是掏老祖宗的口袋,好像有点不好。现在不是提倡创新吗?咱不能从源头上根本上创新,就修修改改,也算创新嘛。
嗯,泽维兄说的有理。俺也没有气恼。俺只是感叹现在人写的律诗,无论字词、意境,内容都仿古人的,没办法创新。现在国家倡导自主创新,咱们可以学学国人,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然后修修改改,造出自己的东西来。俺认为:咱们写诗的时候,内容上尽量可以囊括一些现在的东西,意境也就和古人稍有不同了,也很容易让人看出是现代人之作。俺感觉俺的那首《春雨夜吟》就能完全区别。 先声明,俺对格律最没概念。
          春雨夜吟
  美筵酣酒无繁味,怀抱电视心惘然
           
  炉灭寻柴几回次,亲离人散又一年。

  学书字羞投笔断,弄竹音苦掷笛忽。

  掏机一看无来信,窗下泥洼笃笃鸣。

见笑了,只是俺大一时的拙作,属于下里巴人之类,跟诸位的阳春白雪之群,完全是不能比的了。俺以后有时间、有机会定将多读古书,争取有所进益,好与诸位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