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觉得复旦的自主招生是个进步,起码教授在学生成绩的基础上进行了面试,招生上海的好中学占到多数也非常正常,毕竟任何考试、面试都是一种选拔,自主招生自主选拔的成分会更多。至于说到什么后门腐败之类的,我觉得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很大差别,甚至在公众(全体教师、家属等的监督下)几率更小,但推广乃至统一后就很难说了。说到走后门,路子野的永远会路路通的,只是看权力、关系到位不到位,即使在最严厉的统一考试下也不会避免,举个大家都明白的例子,开国领袖、元勋的子弟们都是通过正常考试凭自己的能力上了大学,你们信吗?
自主招生将是以后考试制度的一个创新,我坚信不移。
并且,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将会有钱有势的生源创造更为优异的环境,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而一般学子的保障则在于国家的政策投入和倾斜,但是……
比如有某重要人物的子女进入面试,在他前一个考生离开考场、他进入考场之前,有个时间极短的间隙,考场负责人员可以巡查为由,进入考场,然后一句“接下来这个是优秀毕业生”、或者“在校即是党员”、甚至只要三、四个字点一下,就把信息传递过去了,当然,也会有考官不配合,但不配合不就得罪人了吗,下次还让你当考官吗。像这种事情,很难去查,更何况,由谁去查,又如何保证去查的人就一定是秉持公正原则的,尤其是在目前的体制之下。
------
这种情况根本杜绝不了,再公正的办法也无法杜绝,只能是相对公正。路子野的在何种情况下都能一路绿灯的,只要是来头够大、关系够铁。旧苗说的是,扣条件还是公的呢,不说招生选举主席都是要定条件的,除阳谋外阴谋也一定会有,面试又不会当场决定,总得合议还得领导决定吧。

[ 本帖最后由 小只只 于 2009-4-29 14:57 编辑 ]
能动用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出面(而且是当着多个部门领导的面)打招呼的,
----
中国的事根本不需要挨个打招呼,总会有牵头的,跟一个打招呼、暗示就行了。再说,组织、人事、招办部门是干啥的?事先招干、招生的对象的关系都是有数的,有记号的,有的来路大的根本就不用打招呼,人家根本就无需“脏”了自己的“口”和“手”。
旧苗兄说的也是,现在的人没有制度和职业操守的约束是不大好说,不论是多大的头衔都差不多。
由于掐架,看了一些复旦招三轮车夫博士的有关帖子和资料,开始以为是件新鲜事物,很是赞赏。综合分析之后,感觉还是很老套的故事,很老套的情节。
报道出去的伟正光原来以为有80%不可信,现在明白了需要再加20%,越是那样越是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