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思故友犹同梦
已悟余生老异乡
喜欢这一联,有恍兮惚兮之感。
“已”似改为“始”为好。
有种更强烈的带入感,幡然而醒,遽然而惊的的现场感。
拙见,姑妄言之。
本帖最后由 tian295 于 2009-6-5 12:01 编辑
tian兄所言甚是,问题在于廿年前即“幡然而醒,遽然而惊”,不能“始”、只可“已”矣。
李大兴 发表于 2009-6-5 00:34
虽说“廿年隐痛终难忘”,但也有“偶思故友犹同梦”之时,梦断时分,才有“始悟余生老异乡”的恍然之感。梦境之短之促,正同隐痛之长之深形成对照。
(此四首七絕乃余先生于2007年6月,書贈章詒和女士紀念反右五十年。詩末有先生自注:“‘右袒香肩夢未成’,陳寅恪詠反右句,‘分明非夢亦非煙’,鄧拓告別<人民日報>句,適可借用。”)
??
??右袒香肩夢未成①,負心此夕淚縱橫。
??世間多少癡兒女,枉托深情誤一生。
??
??未名湖水汎輕漚,池淺龜多一網收②。
??獨坐釣臺君不見③,休將劫數怨陽謀④。
??
??橫掃斯文百萬家,更無私議起喧譁。
??九儒十丐成新讖⑤,何處青門可種瓜⑥。
??
??辱沒沉冤五十年,分明非夢亦非煙⑦。
??人亡家破無窮恨,莫叩重閽更乞憐⑧。
??
??砍柴注:
??①陳寅恪原詩:
?? 萬里重關莫問程,今生無分待他生。
?? 低垂粉頸言難盡,右袒香肩夢未成。
?? 原與漢皇聊戯約,那堪唐殿便要盟。
?? 天長地久綿綿恨,贏得臨邛說玉京。
?? 此時乃寅恪老丁酉(1957年)七夕所作,借明皇楊妃七夕之事諷詠時事。“右袒”之典有兩說。一出《漢書。高后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