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0-31 14:01 编辑

东西固然很漂亮,但说明太夸张了。

把这些列为花鸟、人物、山水的第一作品,不是赞美,而是对中国艺术的贬低。作者应该被林椿、钱选、范宽、顾闳中、周文矩、李嵩、朱好古等人好好敲“笃栗子”。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0-31 14:07 编辑

4# 水笺

各个博物馆都有些让人惊喜的东西,去看便是。上海博物馆藏品就不逊于主帖中的十样。就连昆士兰州的博物馆里,都藏着鲁本斯和犍陀罗雕塑。

正仓院档期是秋季。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feature/235728.htm

据有关资料表明:仅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为了进一步说明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事实,兹列举部分国外博物馆重要中国文物的收藏如下:

    大英博物馆
    该馆东方艺术馆,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可谓应有尽有,总数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

    大英图书馆
    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该馆最出色的收藏是东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国文物,数量多、质量高。

    波士顿美术馆
    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

    芝加哥美术馆
    该馆的东方部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为世人瞩目。最引人入胜的是一件战国提梁盉。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绘画中有唐代周?的《贵妃出浴图》、明仇英的《侍女图》、清任伯年的《荷花》等杰作。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该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座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
    该馆收藏相当数量的中国壁画、石雕、青铜器、玉器、绘画等珍贵文物。

    此外,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卢浮宫还收藏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法国巴黎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日本有上千座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其中尤以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最丰,设有五大展厅展示中国文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品著称,尤其是汉魏隋唐石刻更是首屈一指,“昭陵六骏”中的拳毛?和飒露紫就在该馆。此外海外私家收藏也盈千上万,难以计数。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1-1 16:23 编辑

9# 老木匠
是宋代建窑的曜变釉 。铁的成份形成蓝色、银色或褐色晕斑。

当年斗茶盛行时极受欢迎。但随着饮茶方式改变,从粉绿茶汤变成透明茶水,深色釉渐渐不再受青睐,白瓷、青瓷茶具更受欢迎。后来失传六百年。另外我也疑心釉变瓷和后来的文人画式的审美情趣不合。后世甚至有视窑变为妖,偶然出现则毁之。


现在也有仿制的,还有用于瓷砖生产。但和钧瓷等一干当代釉变瓷相仿,往往色彩过犹不及,有心浮气躁之感。


这是今人做的蓝色建窑油滴。大规模生产。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1-2 19:12 编辑

12# kemingqian
散茶冲泡在宋代已有,但主要在民间流行。大概和现在人吃方便面似的。讲究的还是要煎茶。在那种卡布基诺般浓厚茶汤和泡沫上,才能做出山水画图形。
到南宋末期煎茶已式微。
取消团茶,散茶冲泡做大要到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