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09-12-5 11:37 编辑

把西欧当作特例、把其他地区作为常态来分析或许更合适。
——————————————————————————

最终我还是倾向于地理环境和动植物种类的影响较大。

希腊、冰岛,都是贫瘠小岛。出产水手、渔夫、商人或海盗。这些人的职业特性令他们需要自己为自己做决定,独立行动,更难以驾驭。爱琴海的美丽和面积大小,岛屿密集分布,也更吸引人们去远航,开拓殖民地。如果不爽,就可以带上一家老小,小船飘飘找新地方去。民主制度是他们更容易接受的制度。

(或许类似的还有日本。并不是指日本有民主传统,是指在东方专制国家里,日本的大一统专制相对很弱,始终有诸侯割据的倾向。相对的,商人活动也更频繁、持久些。)

而专制文明所在地,多数有较广阔、平坦的陆地面积,有可驯化的大型动物和大颗粒种子植物。定居者通过种植获得食物。不再有游牧部落的生育局限,人口相对迅速膨胀。同时也需要更多有最终时间限制的协同作战,比如种植活动、水利建设等。这低科技水平下,专制制度比民主制度能更有效地保障农业生产,维护种族延续。
13# .老木匠

1/大陆板块、物种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有点像生命的草履虫阶段。或者说,决定我们是碳基生物还是硅基生物。

而演化到法兰克阶段,已经是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差别了。


2/希腊人曾对异族说过:你们不知道自由的滋味,如果你试过了,就会不惜以生命来保护。

在社会制度市场上,随着技术进步,它是更受欢迎的产品。比如要让台湾人再回到威权体系下,是很难的事情。
西方走向民主,东方走向独裁.
--------------
楼主的题目的确太大了,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12d" />

但是,如果认可楼主上面一句笼统语境的前提,我们是否可讨论另一个话题——东方的后发努力,能否最终 ...
天边外 发表于 2009-12-5 16:25
若对历史稍有常识,产生这个疑问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顾准写《希腊城邦制度》也是基于同样困惑。
只要文字尚在使用,文明就还活着。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09-12-6 19:06 编辑

只要文字尚在使用,文明就还活着。
——————————————————

PS:报价表若纯中文,可以省掉二十几页纸。倒无关中英文哪种文字精确、精简,只是汉语字词没有空格,词语构成也短,印成文字比英语省纸。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09-12-6 22:04 编辑
我想说的是:文明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价值观系统,与它用什么文字来表达没有关系。
日本人可能搞不出方块字,方块字只能从中国搬,日本人搞不出英语,只能从英美去搬,可是这有什么关系?日本的文明离西方文明非 ...
WIND 发表于 2009-12-6 19:19
文明需要载体。总不能抓几个活人过来,拷贝大脑啊。语言文字就是最重要的载体。

你看看苦命的伊特鲁里亚人、玛雅、印加……虽然他们的后代还在酿酒种玉米,可他们的文明还剩下什么?

中国周围的小国家,也颇有些怨恨我们的历史书。因为他们的历史只有汉字记载。在他们看来,那是汉语思维下扭曲的历史,损害他们的文化。


    【日本《读卖新闻》晚版2003年3月10日文章】题:世界上有九成语言濒临灭绝危机(作者大阪学院教授宫冈伯人)

    地球上现在有六七千种语言,但据推测,其中90%一95%将在本世纪灭绝或者正在走向灭绝。语言在灭绝的速度和程度上远远高于生物物种。但是,如此严峻的事实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整个人类来说是重大问题,但对语言灭绝的问题却漠不关心。虽然濒临灭绝危机的语言--"危机语言"大部分都是自古以来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

    ■一种语言等于一座卢浮宫
    "语言"只被认为是人类传达信息和交流的工具。从在日益全球化背景下的实用性来看,少数民族语言由于被英语这样的大语言吸收而灭绝,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有一位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
    语言并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它蕴涵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文化由人类对自身环境(自然、社会和超自然)的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组成,与人类的认识和行为密切相关的就是语言。语言最初之所以能够传达信息,无非是因为人类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感情、物质文化、知识和经验等。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潜心研究阿拉斯加西南部的爱斯基摩语。爱斯基摩族以狩猎为生,其语言词汇反映了他们对"环境"的独到而细微的认识,英语和日语都望尘莫及。爱斯基摩语语法具备了总结这种认识的独到而丰富的表达和思维方式。他们的语言完美地反映了爱斯基摩文化的全貌和细微之处。即便每一个部落固有的语言,是只有朴素的物质文化和技术的狩猎民族的语言,也是不可替代的人类文化遗产,决不比城堡、神社寺庙和传统艺术这类世界文化遗产逊色。

    ■语种减少导致思维枯竭
    另一方面,语言多样性的减少会造成思维和表达的单一或者枯竭,并且导致人类的知识环境及其生命力受到威胁。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其意义和重要性。在世界各地,很多少数民族虽然知道自身语言的实用性极其有限,但还是开始认识到保持并让母语焕发活力的意义,因为这是保持民族统一性的象征。
    人类在保持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上应该怎么做呢?国际社会期待我们不懈地努力。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09-12-9 15:06 编辑

“蛮族入侵其实挽救了西方'这话听起来有马克思味:穷人总是对的。

若“蛮族入侵挽救了西方”,那蒙元入侵还挽救了中国呢。

不看别的,光看艺术精神好了。虽然罗马帝国末期的雕像、壁画已经精致有余,生命力不足。但入侵之后,水准直落赫梯以下。左看右看,都是跌破200点,直到1000年后才又爬回30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