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4-12-16 13:50 编辑
思维逻辑的常识告诉人们:真相只有一个,坚持对同一概念表述的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是思维的最基本的逻辑,不可能有两种不同而又相互排斥的描述同时正确,其中的一种描述被认定正确就意味着另一种描述不正确。
...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4-12-16 10:41
绘画也是如此:两种不同而又相互排斥的描述可以同时正确。

原文里的形容也许更适用于理工科。

这篇的气味我不喜欢,有点铁血的味道。但看看ISIS什么的,除了“少数极端分子不能代替整体之类”的套话,也很难不令人相信绿教和极端主义无关。
我知道什么?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4-12-17 13:57 编辑

30# 迅弟儿
我说的铁血是指“铁血网”,不是勇气和牺牲。

二十年前试着读《可兰经》,看到说上街女人得跟在男人身后七步,便抛下了。瞧瞧穆斯林教派渊源,会觉得它们内部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分歧,没可能和平共存。但同时,历史上的穆斯林世界也曾表现出远远比现在大的宽容,庇护异教徒和文化。萨拉丁甚至被视为中世纪君主的典范,和现在的穆斯林世界形象大相径庭。

总之是让人头疼的玩意,政治正确或非常理性地来说,宗教平等、不应该有歧视云云。但看看ISIS之类,也很难不认为它比较差劲些。

毁掉巴米扬大佛,有个很温柔的解释:诸行无常,镜花水月。穆斯林毁了大佛,正是显示了佛法。
我知道什么?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4-12-19 06:01 编辑

看到记载说瓦哈比派在十九世纪初摧毁穆罕穆德的陵墓,还是蛮惊讶的。
逊尼和什叶派也很麻烦,一派坚持穆罕穆德的女婿后裔当老大,一派坚持其他后裔也可以。不知他们能否待在一个国家里,接受某一个人作为国家领导人。
我知道什么?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4-12-22 23:47 编辑

扬卡洛夫milan:安拉在日本

来日本一年多,发现日本的穆斯林数量不在少数,尤其以土耳其人居多,这些来日本的土耳其人,大多在上野和新宿等地方经营土耳其烤肉和土耳其烧饼为主,因为性格开朗,再加上羊肉好吃,也是比较受欢迎的,而川崎和其他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则有着大量的伊朗人,一般都作为大公司的廉价劳动力,这些伊朗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被大量招入,由于干活卖力,再加上抱怨不是很多,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沙特等许多国家的穆斯林生活在日本,但奇怪的是在这个穆斯林数量并不是很少的地方,我们却很难看到伊斯兰教在日本的扩张。

日本是个很奇怪的国家,对于宗教,日本人还是很容忍的,这几年日莲宗等佛教势力在日本大肆扩张,包括基督教和各种分支宗教,甚至包括一些几近邪教边缘的宗教,只要不犯法,政府基本也是不干涉的,唯独对伊斯兰教,日本政府限制极多,据日本国士馆大学亚洲地域文化研究科的计算,九十年代时,在日本传教的伊玛目大概有十来位,而如今注册的只有三位,下滑极其明显,东京大清真寺自开建以来,困难重重,并且由于它属于土耳其宗教局管理,日本政府不仅不帮助,反而经常刁难,经常引得在日传教者的反对。另一方面,虽然日本现在共有二十余座清真寺,但是除了神户清真寺和东京清真寺,其余的就有点简陋不堪。作为日本第一座清真寺的神户清真寺,发展历程更是艰辛,二战时不仅被军部没收,也被盟军炸过,最惨的是准备重建的时候,日本政府虽然嘴上允许,但是暗中限制,连重建用的砂石和木材,都不准穆斯林购买,最后逼的土耳其人从本国搬了建筑材料到日本才能开始重建,这件事情足以见得日本政府对伊斯兰教的排挤。然而伊斯兰教最大的问题不是政府,而是整个社会。

日本民间对于传统神道教和佛教的感情颇深,对于几百年前开始传入的基督教,也算是很有好感,一方面,是由于日本人崇洋媚外非常严重,另一方面,现代日本青年逐渐把信基督作为时尚化的一种方式。然而可怜的伊斯兰教,却让日本感到非常“不适”。 由于传统的饮食习惯,日本人除了鱼肉,最广泛接受的便是猪肉了,什么猪排饭,猪肉咖喱,猪骨拉面,叉烧以及培根等等,都是日本人爱吃的食物,你要让日本人信仰伊斯兰教,就是让他们离开这些从小吃到大的食物,这就对于讲究食物的日本人是个巨大的障碍,而且,如果穆斯林生活在日本,就不得不自己做饭,因为如果在店外吃,沾染到大肉的几率实在太高,这让穆斯利生活极其不便。其次,由于NHK等丧心病狂的媒体,一旦播报涉及穆斯林和伊斯兰的新闻,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负面新闻,这让日本人更加感到对穆斯林的不适,一两个月前,北海道大学的一名学生被警方调查出有参加ISIS的意向,不仅迅速被捕,在日本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八嘎“等等对此学生的形容词在日推上不绝于耳,连他的导师都快被民众逼自杀了。日本媒体更是列出更多重罪,希望政府能够严惩这位学生,这件事情吓得我都坐在地上了。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穆斯林也是能感受到日本人民深深的恶意,比如在做礼拜时,日本人经常对穆斯林议论纷纷,对于皈依伊斯兰的的日本人,普通民众页数采取疏离政策,搞得日本穆斯林都变的跟御宅族一样性格孤僻。

近几年,除了安倍做过一次象征性访问,日本政府几乎没有跟阿拉伯世界有过交集,民众觉得没必要,政府也觉得没必要。阿拉伯世界原有的丰田武装皮卡也逐渐被中国中兴皮卡代替,但日本人不在乎。此外我发现,连有些日本的伊斯兰教学者,也是丧心病狂的,半个月前我去访问国士馆大的一位伊斯兰教学者,就提到了关于中国穆斯林的问题,教授说:在日清真寺基本为什叶派,寺院里的宗教人员都只叫伊玛目,而逊尼派则很少,所以中国穆斯林来日生活会变得更加困难,而且,我听说很多中国穆斯林称呼宗教人员为”阿訇“ ,这个也很难让回教在日发展顺利,因为在日语中”阿訇“这个词,是()()的意思。听到这里,虽然身在日本,我还是吓得赶紧堵住了他的嘴。
我知道什么?
以前做出版有个禁忌,不管好坏,伊斯兰的事都别提。谁知道会惹什么麻烦。所以倒数第二句的词,还是河蟹了吧。
我知道什么?
理性和后天教育都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族群的宗教信仰而歧视、抹杀他们。假如说“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宗教,但伊斯兰教例外”,那是非常荒谬的。这会让我们和当年的美洲西班牙殖民者、希特勒或王震无异。但这些以伊斯兰教之名的邪恶之举,却总是让人不禁会产生和他们同样的恶毒念头:这些可怕的异教徒,还是灭族比较方便啊。
也许这是他们让人非常痛恨的一个部分,把其他人拉到和他们一样低贱的水平。
我知道什么?
63# 水笺
但他们的妇女并不觉得。好奇曾去伊斯兰网站看过,有些伊斯兰妇女认为伊斯兰对待的妇女的方式,才是尊重,并不需要外人指手划脚。
我知道什么?
博科圣地在尼日利亚北部“屠城” 已杀2000余人
http://news.163.com/15/0110/06/AFIVS0MM00014JB6.html
  据英国《泰晤士时报》9日报道,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在5天的时间里,“屠杀”北部城镇巴加的2000余人。

  报道称,巴加现在尸横遍野,武装分子在大肆杀害当地居民后,几乎烧毁了镇上的所有房屋。巴加所在的博尔诺州是尼政府与“博科圣地”的“主战场”。法新社8日称,在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启动连任竞选活动之时,“博科圣地”对尼北部发起猛烈攻击,已有至少16座城镇被毁。



之前绑架数百女生贩为妻奴的,也是这群伊斯兰教徒。
我知道什么?
66# 水笺
我没去过巴基斯坦。

当时让我讶异的是,年轻的中国妇女(甚至是因为婚姻而改信伊斯兰教的),欣然于头巾。而现在从欧美奔赴ISIS的,亦不乏少女。此次参与法国恐怖袭击的在逃嫌犯,也是位女性。
我知道什么?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5-1-12 07:12 编辑

忽然想到,伊斯兰是否是极端主义温床并不重要。耆那教以绝食而亡为至高解脱之道,但那并不引起人们的憎恨和恐惧。假如伊斯兰教的极端主义仅存在于他们的私人空间,那就和外世界人毫无关联。就算他们把自己的后背抽成肉泥,也是他们自己的事。

也许这更是保持文化多元性和文化融合之间的冲突。保护多元文化的界限在哪里?

我想,一个种族的文化特性不能侵入或凌驾于与其他种族共存的空间。譬如蒙面,当需要申请驾照或过安检时,就不应该以宗教理由拒绝摘下。街道、商店、海滩……那是公共空间,不能因为自己是穆斯林,就不许别人带着猪肉在自己居住的街道上走过,不可以用强奸恐吓来欺负在海滩上穿比基尼的姑娘,百货公司的营业员也不可用信仰为由,拒绝卖酒和香肠给客人。不可以禁止别人对自己的信仰有批评或嘲讽……

而违反法律时,自当依法处置,而不能以宗教名义要求例外。童婚就是强奸,杀人就是杀人。警察不能因为害怕被指不尊重文化差异或歧视特定人群而无所作为。

喜欢美国对待山达基教的方式,税务机关管它是否偷漏税,药品管理局调查它的非法医疗。当它干扰司法,告它、罚它。
我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