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9-20 15:50 编辑

歌剧爱好者们对歌剧表现的是什么主题或情节似乎没多少纠结,他们更关注的是歌剧的音乐,和演员的演唱。
歌剧中那些奶油小生、沉鱼落雁的美女,往往是帕瓦罗蒂那种大腹便便的胖男,和萨瑟兰、卡巴耶这种丑女来饰演的。他们通过自己美妙的歌喉来向观众诠释剧中的人物。
就《赵氏孤儿》这部歌剧来说,故事情节这个载体符合歌剧剧本的基本要求,依我看最大的缺憾是作曲家功力不足。看得出雷蕾为这部歌剧恶补过不少东西,她写了大量的重唱、合唱,无奈她只是个歌曲作曲家,兼顾过多把自己的本色却搞丢了,这部歌剧没有什么能让观众回味的咏叹调。每个人都唱了,二人、三人、乃至七八个人的重唱也不少,没有一首能给观众留下印象,旋律不行。
近年来陈薪伊在国家大剧院执导了多部歌剧,成功的不多。
【我的一位好友说她的女儿的小学会在第二天带小学生们去看这场“高雅艺术”的演出。想到孩子们今天竟然还将接受“冤冤相报、”“父仇子报”这些“寓教于乐”的教育,实在让人沮丧。】
没这么严重,如果看的是威尔第的《弄臣》,岂不是有教唆孩子学即可随意玩弄女性又能逃脱惩罚的大公之嫌。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9-20 20:51 编辑

《乡村骑士》是破坏军婚的;《游吟诗人》是同父异母兄弟间仇杀的;《女武神》(指环第二部)是龙凤双胞胎乱伦的;
唯一的那部有中国因素的西洋歌剧《图兰朵》最后一幕,图兰朵公主抓来对卡拉夫王子痴情的女仆柳儿,严刑拷打,柳儿为保护卡拉夫自尽而亡,没过一会卡拉夫和公主就结婚了。这扭曲的情节使普契尼无法继续写下去,曲子谱到柳儿死后作曲家也死了。
《图兰朵》首演时,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挥到柳儿死后放下指挥棒,转身对观众说:到这里,大师死去。说罢指挥离开乐池而去。
很多经典歌剧留下那么多不合理,但依旧传唱百年,听众喜欢的是音乐。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9-21 10:30 编辑
7# 老程  

用这种标准衡量的话,世界上完全没有能欣赏的艺术了。


这个标准比WG还厉害……
三苗 发表于 2012-9-20 17:00
目前在全球各地著名歌剧院中上演的歌剧,大多数是从巴洛克、古典时期到浪漫派时期的几十部经典作品。为什么说这些歌剧是经典,因为她们是从那些时期数万部作品中先后脱颖而出的精华。对这些经典人们只记得亨德尔、莫扎特、古诺、威尔第、瓦格纳、普契尼这些作曲家的名字,再有及时各时期演绎他们的指挥家和歌唱家们。很少知道这些经典的编剧是谁,也鲜有人讨论剧情是否合时宜。一步歌剧立不立得住关键
在音乐,其次是演绎歌剧的艺术家门。
有些经典连爱情主题都遭扭曲,比如说威尔第的《弄臣》,第一幕是风流成性的大公当着他政敌的面玩弄政敌的女儿;第二幕是大公假扮大学生去他奴仆(弄臣)的家,勾引弄臣情笃初开的女儿;第三幕是大公去暗娼家嫖娼,在妓女床上唱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女人善变》,在这幕中明知父亲遭羞辱,自己被玩弄的少女吉尔达竟然主动假冒大公被杀,她死后《女人善变》又从幕后再次传出。
《女人善变》的歌词从第一句到结束没有一句尊重女性的词语,这首歌是三大男高音乐会中加演时必唱的曲目,也被称为男高音试金石的曲目之一呈现各种音乐会上。从《弄臣》问世至今,几乎听不到任何对《女人善变》这首歌的批评。人们不批判这首歌的内容,被批评的是没把这首歌唱好的演员。
E sepre misero, 你要是相信她
chia lei s'affida, 你就是傻瓜
chi lemconfida  和她们在一起
malcautoil core! 不必说真话
周枫配译
------
能把一首贵族嫖娼时唱的歌,翻译出那般柔情,那个二度创作很了不起呀。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9-21 13:51 编辑

中央歌剧院的李维渤教授曾出版过一本《著名西洋歌剧咏叹调250首字对字译词》,其目的是让歌者了解歌词中每个单词的意思,此外还对每句歌词做了不合辙押韵不利于演唱的意译,以加强演唱者对原文歌词的理解。
这本书中的译词摘录:
漂亮的脸蛋,无论哭笑,都是在装假。把心交给她,将带来不幸。
然而没在那胸膛上饮过酒,就不会体会到那爱的快乐。

演唱这首歌的背景是,大公来到熟悉的妓女家,一番调情后妓女去梳洗,大公在妓女床上感慨而唱。
歌词中有amore 是爱情的意思,但在这个场景下,由一贯玩弄女性的大公嘴里在妓院唱的 amore,纯属性爱。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没有真爱的歌剧却传唱至今,在全球各处上演,这现实说明了歌剧是靠音乐立足的,没有人去纠结歌剧的情节是否合时宜。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9-21 15:48 编辑

《弄臣》歌剧人物,怪胎弄臣死了,他最珍爱的女儿吉尔达替大公死了,活下来的是风流倜傥,只把女性当玩物的大公。
这比《赵氏孤儿》可纠结多了,为什么没人说《弄臣》合不合时宜?威尔第的音乐好嘛!帕瓦罗蒂演的大公好嘛!列昂.努奇演的Rigoletto好嘛!
前年我有幸在国家大剧院看过帕尔马歌剧院演的《弄臣》,弄臣由当今最富盛名列昂.努奇扮演,第二幕结束,他拉着吉尔达单独在大幕前谢幕,在观众的狂呼声中,二人把二幕中父女二重唱单独唱了一遍。
让观众痴迷的是歌声,他们中的大多数看不懂剧情,他们才不会理会剧情究竟是否合时宜。
现在是网络时代,不熟悉的东西键入关键词,古狗一下能出来一大堆。可惜网上有些歌剧介绍和评论加入了太多作者自己的理解,至于原歌剧想褒贬什么他们其实搞不大清楚,有可能威尔第自己也都不很清楚。歌剧是剧场艺术,每个观众都有自己欣赏角度,依我看歌剧就是为音乐,观众听的就是歌。看故事可以去电影院嘛,看情节有电视连续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