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打你一个”的学问

本帖最后由 去意无边 于 2011-9-16 07:09 编辑


相声大师侯宝林有一个关于方言的段子:北方人去上海出差,上理发店理发,老师傅让他先“汰汰头”。北方人听作“打打头”,心里纳闷,就问了:“是大家都打,还是就打我一个?”老师傅有点不耐烦地回答:“大家都打,大家都打!”北方人心想:既然大家都打,那我也不能破坏人家的规矩。于是,就心甘情愿地准备挨打。这当然只是个笑话,却反映了人们不怕挨打,就怕不平等的心态。

假设由于某种原因,一部分顾客必须要挨打,那么,采取相对公平的做法——比如摇号——来决定挨打的对象,比较容易被众人所接受。“中奖”者至多抱怨一句:“老子今天倒霉!”然后,就伸出头来挨打。假如理发店的规定是不讲上海话的就要挨打,“就打你一个”,当事人肯定不服,即便因为人地生疏、势单力薄而屈从,也一定会怀恨在心。

这些年来,眼看一些官场上的朋友因腐败而身陷囹圄,常常为他们抱不平。这并非因为他们的案子是“冤、假、错”案,而是因为眼下的反腐败,“就打你一个”没商量,全无公平可言。据说检察院反贪有内控指标,不能不完成,也不能超额太多。这些指标是如何“分配”的,不得而知,反正不是——似乎也不能——由摇号来决定,风险面前人人不平等。

中国人遭遇了不公平,需要“正确对待”。除了“反求诸己”、怪自己不小心以外,还要体谅组织上的难处。反腐败是一桩尴尬事,不反不行,眼看门面已难以支撑;无计划反更不行,惟恐根基动摇。于是,只能杀一只鸡、惊一群猴,蒙一片人。这显然不是好办法,却似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得已而为之。倘若觉悟能再高一点,还不妨把自己的“中奖”看作一种牺牲。好比斑马群过鳄鱼河,有人不幸落入鳄鱼口,客观上却换来了大部队安全转移。

某日酒酣,在酒桌上发表上述高论,自鸣得意。不料,却遭到老友“飞刀老李”严重不屑,直斥曰:“嫩出(安吉方言:意为稚嫩),根本不懂政治!”俺不服,要讨一个说法。“飞刀老李”于是对我一通点拨:

目前我党的反腐败,看似“无理棋”,其实算路缜密;看似被动应付,其实有的放矢,既有策略,又讲原则。常用的策略是柿子挑软的掐,浮在面上的小鱼先捞,“滥竽充数”、完成“指标”、形成声势。而对于那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大户,绝不轻举妄动,非动不可,也要“点到为止”,严防反腐败“扩大化”。所谓原则,还是讲政治。政治上不听招呼的优先反、重点反。曹雪芹的“贾府”被反腐败,并非因为腐败,而是因为换了皇帝。新皇帝在政治上对贾家不放心,荣宁二府才被抄家的抄家、发配的发配。如此反腐败,对外可安抚民心,对内可清除异己,还可通过吃掉“老、弱、病、残”来强化队伍,促使同志们不断提高腐败的“技术含量”,从而做到腐而不败。这实在是一石三鸟的高招。

“飞刀老李”最后总结道:坚持从严立法、允许普遍违法、实行选择执法,是当今中国的国情,也是国策。坚持从严立法,是为了装门面;允许普遍违法,是因为法不执众;关键还在于选择执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腐败也为稳定作贡献。我党的领导艺术和执政水平,可谓炉火纯青。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似不讲道理的“就打你一个”,其中竟然有如此深奥的学问。去意我恍然明白,四顾茫然。


还是楼上这个透彻。
各位过奖,不好意思。
“嫩拙”有理,但安吉方言里似乎没有像“拙”这样书面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