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去看看画展,可是昨天就收了摊子。今天想上微博看看,微博似乎也被封了。
杨林 发表于 2011-12-5 14:39
老树体:

本来想看画展,不料昨天收摊。今天造访微博,才知一并玩完。

朋友去国多年,挣了不少美元,请他回国讲学,自驾飞回深山。
‘’‘’‘’‘’‘’‘’‘
那个飞机画的不对头,怎么降落啊?直升机还差不多,搞个A380就不像话。
李苗 发表于 2012-1-17 19:20
DC-9
再来段搞笑的:

煮好茶叶蛋,带上方便面,划着炒菜锅,南海去参战。
52420

再来段深刻的:

这样,了。
52421
杨林 发表于 2012-5-16 14:07
这俩真得让人笑~~~
本帖最后由 孬歪甭 于 2012-5-29 02:27 编辑

304楼

两个
满目红尘万丈,了然一片空寂。好友共坐江边,吃茶黄梅雨里。

??
本帖最后由 孬歪甭 于 2013-1-10 12:23 编辑

若已经有了,就删了吧


老树花乱开处向谁家
http://bjyouth.ynet.com/3.1/1212/14/7681059.html

2012/12/14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陈国华
(1 /3张)

老树本名叫刘树勇,是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在学校里,不管是领导、同事,还是学生,都习惯地称他“老树”,叫久了,很多人连他的本名都忽略不计了。

那年出了温州动车事故,他顺手画了不少诗配画式的绘本。在新浪微博上弄了一个不加V的“老树画画”,霎时迷乱了一群正折腾正苦恼的城市白领。今年1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适时出了他第一本诗画集《花乱开》,销售大好。他告诉记者,前几天被捉到出版单位,一天内他签了两千多本书,准备投放到网站应对网友的大量需求。

在朋友们的眼里,老树就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奇人,涉猎门类广泛。他今年刚好五十岁,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分到中央财大当老师。教书之余不“安分”,频频在诸多领域出手,八十年代曾写过小说、画画,弄陶瓷,做过电影批评、书法研究,十三年的图书出版。长时间对摄影作品评头论足,尖锐而又专业,结果成了名震摄影圈的批评家,摄影家们看到他的文章都是又怕又喜。他对此解释说:“虽然我做得比较杂,但在我看来其实还是挺单纯,一以贯之,就是视觉语言研究,并不是什么跨行乱做。”

他一再说自己痴迷枯燥的理论体系,迷恋造型、视觉语言,总是努力从中梳理出规律性的东西。他说:“每周一、周四我还上课,教跟影像传播有关的课程,这才是我的本行。”只不过,过去上课热闹,学生有四五百人,讲摄影、绘画、电影、美术,而现在喊不动了。

从山东临朐考到南开大学时,没有一点底子的老树去看天津艺术博物馆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作品联展,突然觉得内心被点燃,开始对绘画着迷,拜名师学画。他的绘画手艺一直没有丢下,至今还每年临摹古代名画一张以保持手感。记者看到他近两年临摹的明代画家文徵明的画作,笔墨精细,足见他的专业功底。他说:“我是业余的,就没有职业的焦虑感。我喜欢琢磨古人的文笔趣味,就想与传统接上气。”

在“老树画画”中,他确立一种创作原则,就是“文人的笔墨,漫画的干预”。他说:“漫画对现实的干预,丁聪、方成已做得很好,但笔墨方面跟中国古代绘画的传承没有太大的关系。”他希望自己用传统的国画笔墨来勾勒现实题材,用线、题款、配诗、印章都符合传统要求,内容却关联当下的时事心事。他说:“如果不讲究笔墨趣味,就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关注。这一点我掌控得比较好,既雅致,又不孤立于现实之外。”

他自己作画时力求放松,不让规矩捆住。有不少网友问,为何民国长衫男子多无五官表情?他解释说:“人的表情不一定非得通过眉眼来展现,也可通过人的身姿、朝向写意般地表现出来。画得太具体,反而影响人的想象,略去了反而更好一些。”

他的配画诗轻松活泼,透着当下生活点滴的感悟、开心和解脱,招人喜爱。譬如“江湖已经这样,大侠无力回天。收了断刀残剑,冒雨进了深山。”“昨夜无事窗前坐,一枚流星落尘埃。人生此来为何事,无非担水与砍柴。”老树称,一般是先画后写诗,放松了来写就会很好玩。开始时过于讲究,后来索性就不管平仄的事,只想韵脚,尽量用大白话,坚决不用典,不要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老树画画”在微博上声誉鹊起,赢得一大批讲趣味的铁杆粉丝。老树称,喜欢这种弥散式、全新的互动交流方式,就像一颗杏仁核,不断附加被扩大。他说话爱用比喻:“微博人群像蚂蚁聚集。蚂蚁虽小,但聚集一起,就能把大象啃成一副骨架。”大家看好“老树画画”的前景,他自己关注的却是今后要不拘一格,借此笔墨打通人情世界的更多关节。

有好友说,短短几个月里,“老树画画”就把当代文人画颠覆了,丰富了文人画的内涵。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只是觉得画画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没有多大关系。他希望自己在教学之余尽量保证有更多画画的时间:“很多展览都推掉了,明年五一节前要好好画画,基本不动。我很讨厌闲扯,一天不干活儿就心里发毛,我最怕无谓的干扰,尽量猫着干活。本质上我是个天天干活的好民工。”

----------------

对话 说的是我自己的事,却进入他人的内心

青阅读:您的绘本作品有不少来源于刚发生的好玩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就像好友杨浪所说,动车事故之后,微博中的老树画有一种出离的愤怒,对时弊不曲笔,充满实在的内容。

老树:现在大家上微博很方便,新的传播媒介必然会促进社会形态的改变。网友们直面现实,应对神速,语言通达活变,大家表现得诚恳和勇敢。这可能也是“老树画画”应运而生的大背景,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老树画画”开张一年多时间,没想到影响这么大,超出我的想象。我只是表明自己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困惑和焦虑,后来你会发现,大家的日子和感受都差不多,也就是说,通过画的表达,你会与大家的感受相通,因而有了认知度。现实中的忧愁,想象中的隐居,逃离现实的欲望,这些感受都是当代每个人心中共同的纠结。

青阅读:“老树画画”中出现了一大批民国长衫男子形象,您自己说这些形象温润平和,没有那种厌恶的世俗欲望,这是否寄托了自己的一种人生理想?

老树: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跟几个朋友一起做出版,曾出过一套《旧中国大博览》,有1200多页、200多万文字、6000多张照片。将近两年时间我整天就呆在“旧社会里”,满屋都是黑白照片,对民国趣味、生活形态了解很多。又跟自己长大的时代有比对,感觉很强烈。那个年代从容宽松,生活内容丰富,阶层分得很清楚,每个阶层都在做自己的事。我们设身处地,往回寻找期望的理想状态,心向往之,就成了画。

青阅读:大家在讨论老树取法谁家东西多?是八大、齐白石、丰子恺、竹久梦二,还是韦尔乔、朱新建?有人说,其实老树创造一种国画、漫画都未曾有过的形式。您自己解释说,就是想自由地去表达心里的想法。

老树:懂画的人会说,我的水墨画是讲究的,不是胡来。我又从古人中跳出来,怎么舒服怎么来。不能太执迷那些传统,要学进去,又得跳出来,要不就死在古人的怀抱里了。

很多人说我的画像丰子恺,但其实我没有受他多大的影响。我到过浙江石门丰先生的老家,喜欢他的画,也喜欢他的散文。他画世俗、画孩子很好,但我不喜欢《护生画集》,画得生硬。他用的其实是漫画插图的用笔,来源于竹久梦二,跟中国绘画传统中的笔墨不是一回事儿。丰先生的画,重要性在于他的修养,人家就生活在民国时代,趣味雅致。

我用线条受明末清初江浙才子画的影响,比如浙江,线用得真是好。当代我尤为佩服的是朱新建,这个人了不起,用线的质量、趣味特别高。我八十年代后期就看他的画,非常惊讶,风情万种,用线一时无两。中风之后用左手画,画得比原来还好,稚拙天真,朴素无华,格调很高,有一种大诚恳在。人只有心中放下一切,才能画成那样。

青阅读:您在代序中说,画画这事被后来很多人搞得一点儿也不好玩,从现实功利的角度对绘画不怀好意的要求和利用太多了,绘画与画画的人的性情和内心已经没有多大关系。

老树:这样的问题在每个时代一直都是存在的,不独今天如此。比如当年扬州八怪那个时代,也一样。商人要送礼了,找画家画一张,付钱若干,立等可就。现在很多画画的人是看着什么样的画好卖就去画什么。画画跟自己的内心表达失去了关系,跟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关联较少,变得不纯粹,不好玩了。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重要的永远是你自己怎么自处,如何看待你自己。做好你自己的事,关注自己的内心表达才是最为要紧的。

本版文/本报记者 陈国华

  
一本挺薄小书,已经看了一年,
不能再找借口,今晚务必看完。
周一烦,加班到很晚,领导带人去K歌,
咱在单位吃盒饭,回家坐错站。

春深好题诗,两物最入诗。
水上雨数点,山中花一枝。

本版绘图/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