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酷爱噪音的中国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住过大杂院。院子中间有个有线喇叭,每天从早到晚播放着各种政治节目。喇叭上有根绳子,拉此绳一下,电源就接通,此档音量较小;再拉一下,音量就大的整个院子的每一个房间的人都可以听清楚播音员说的每一个字;拉第三下,其音量有如把电视机的音量开到最大。不幸的是,这个喇叭的音量几乎永远在最大一档。住户们对这高分贝的声音很满意,没有人想去把它关了,没有人想去把它调小一点。我常常在无人注意的时候将音量调到一档(虽然此档音量最小,但但也足以让大半个院子的人听清楚了)。我不敢一下就把这东西给关了,如果关了,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重新打开,并会把声音调到最大。我只能期待噪音小一点,绝不敢奢望没有噪音。但这点愿望也几乎不可能实现,小音量一般维持不了多久,总有人在遇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时再次把音量开大,自己过瘾的同时还要让整个院子的人跟着分享。我住的屋子离喇叭大约有十七、八米,可以清楚地听清楚广播内容。我的左邻右舍都有半导体收音机,他们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为了能够听清楚自家的广播,他们必须把音量调得盖过有线广播。瓦房的顶棚以上都是相通的,不隔音。于是我经常不得不同时“收听”几个不同的广播节目。       那时候我正上中学,我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忍受这种噪音的干扰。我必须等到他们听够了广播而关机以后,才能静下心来做作业。何时关机,只能看芳邻们的兴致了。多次向芳邻们提出收音机的音量太大,严重干扰我学习,邻居会在你提出抗议时把音量关小一点,下次再开的时候声大如故。为此没有少和邻居们吵架。

      八十年代中期,我住在一幢居民楼里。对面楼上和左邻右舍总有一、两家把电视机或者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你要敢提醒他们把声音关小一点,人家会来一句:嫌吵你别听啊,神经病!
      后来搬到南郊的一个家属楼里,我的邻居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独身女人,经常在午夜回家,除了高跟鞋敲打楼梯的声音和关门声有点大以外,其它动静倒也无妨我的安宁。但该雌的老爹一来,我就经常不得安宁了,该老头喜欢开着门,一边享受穿堂风,一边看电视。我本来在自己的客厅里看电视,他家的电视一开,我就必须把音量调大到自己不能忍受,才能听清自己电视的声音。曾经客气地请他们调小音量,没想到那婆娘垮拉着驴脸,一声不吭,“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过了一会,她家的门又开了,声浪又涌进我的屋子。于是我只好以毒攻毒,也打开门,把落地音箱推到门口,放上一盘打击乐,把音量开到最大。没出二十秒,她家的门关了。后来几天,此邻又犯了几次贱,我也就二话不说,开门开音响。如此几次以后,该邻发现电视机的音量再大也大不过音响,于是也就相安无事了。
       我的东邻不再制造噪音了,西邻却开始了。西邻与我不是一个单元,我们两家只隔着一堵墙,互相能够听见彼此高音量的声音,只是听不清具体内容。西邻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从此那丫头练琴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一段枯燥的、不成调的音符被反反复复地弹奏,忽高忽低,忽长忽短,忽强忽弱,短则几十分钟,长则连续数小时。别人能不能做到神闲气定,心如止水,我不知道。我做不到。遇到西邻弹琴,我只能关上卧室和小房间的门,呆在客厅,等那个丫头弹完了再打开那两间房子的门。遇到这种情况,你只能忍着,绝不能去提醒邻居你被琴声打扰了-------这里是中国,不是欧美。

       曾经在一个幼儿园和一所中学附近住过个把月,每天不到7:00,高音喇叭就开始播放幼儿歌曲或者其它什么曲子,音量之大,能把死人吵得再活过来。幼儿的听觉系统正在发育中,如此高分贝的声音会不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损害?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没有任何人质疑。这种噪音教育正是教育部门设计的,我们国家在进行一代又一代的噪音耐受训练,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百毒不侵。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校没有高音喇叭,他们的教育质量怎么一点都不比我们差?甚至大部分还竟敢超过我们?这个问题有点儿怪啊。
      后来从学校和幼儿园附近搬到一个貌似幽静的巷子,住一楼。房东在窗户上用铁皮做了防雨篷,楼上空调排出的水正好滴到铁皮上,我的床就在窗户边。一面“铁皮鼓”没日没夜地开敲了。我买了一根塑料管子,找到装空调的那户人家,礼貌地说明来意,表示愿意自己动手将他家的空调落水管加长并移动一点位置,让落水管避开遮雨篷,几分钟就能搞定。哪知该家的主人,一个年近六十的老者,不耐烦地说:“你是我们这儿的房客吧,我家的空调又不是你来以后才装的,都架了好几年了,也没有见谁到我家指手画脚的,就你事儿多。我的阳台东西多,回头再说吧。”看到这副嘴脸,也只能先走人了。出门时,那老狗日的就跟狗送客一样,汪汪道:“现在的房客比主家还牛!”    面对自己的错误或者无心的过失,国人不是想着如何去改正,而是不惜再制造另一个错误来掩盖前一个错误,甚或摆出一副无赖架势:老子就是错了,就是不想改,你把老子咋样?后来我把那张铁皮拆了,落水直接滴在地面。但墙体、墙根  整个夏天都是湿的。
      窗外是一片空地,每天一早一晚,有一群中老年妇人来跳舞,她们每人手里拿着一对竹板,和着音乐敲而舞之-------千万别因为你的窗外是一片空地而高兴的太早了。

      不光是住宅被噪音频频污染,中国的公共场合也一样不得清净。到茶楼、餐厅和朋友谈事,常常因为背景音乐音量很大,迫使大家不得不抬高嗓门大声嚷嚷;去年参加了两个晚辈的婚礼,音响简直赛过迪厅;乘坐公交车、长途车,本来想安静地欣赏沿途的风景,发一会儿呆,让脑子放松放松,但司机认为你和他一样喜欢他播放的各种音像制品,你的旅途就这样被司机毁了。作家毕淑敏乘出租车,那司机又是抽烟又是听广播,毕淑敏让司机灭烟关音响,司机说:我老婆也没有这样管过我,你凭什么?毕淑敏说:我坐你的车给你钱,你老婆坐你的车给你钱吗?
      中国社会象毕淑敏那样敢于主张自己权利的人太少,象那个司机一样胡搅蛮缠的人太多。

      几十年来,住过许多地方,到处受到噪音的侵扰。说我运气不好,恐怕说不过去,因为噪音污染在我住过的所有地方都频频出现。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李敖之女李文,住在每月租金几千美元的所谓“高尚社区”里(不知道是哪个土鳖发明的这种词汇,应该隆重授予其“污染汉语奖”),也同样被噪音侵扰的不得安宁,当她起诉那些颇有头脸的高尚芳邻时,芳邻们居然联合物业管理方一起,用种种下三滥手段逼迫李文搬离所租房子。高尚社区里尚且住的都是瘪三,可想而知,普通的民宅里住的都是些什么人了。我以自己几十年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一句话:中国人酷爱噪音,欣赏噪音。中国人不但自己酷爱噪音,欣赏噪音,还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热爱噪音,应该欣赏噪音。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0-9-29 08:07 编辑

网事情缘 、夏加坤 、周泽雄 、歪弟 四位兄台大鉴:
    初来贵坛,承蒙四位抬爱,不胜感激。
    谢谢网事兄赠我的话:“不喜欢某人是绝对的权利,讽刺挖苦也是名正言顺,但过犹不及。”
    谢谢夏兄赠我好文,收了。
    周兄的《耳朵的立场》何处有售,望告知。
    谢谢歪弟兄顶帖。
    我非文人,胡乱绉几篇小文自娱或自虐。发现贵坛之后,就胡乱帖了。谢谢诸位。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0-10-18 21:05 编辑

回老夏:
    我写此文自虐,不成想尔自负博览群书,胡乱旁征博引,弄来一堆同类文字,每一篇都比我写得好,成心让我出丑。暂寄铁锤一记,尔后背硬过方舟子乎?明人做事,莫谓言之不预。若就此悬崖勒马,含泪负荆,老夫或既往不咎。12d" />
你在京城毗邻四环路的地方买所房子,那你之前所受噪音就都变轻音乐啦。
老程 发表于 2010-10-30 11:46
老程之言有京味幽默啊。
ee兄似乎生活在欧洲,中西对比一下,文明与蛮荒立刻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