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总体水平虽然堪忧,但是,我觉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问题更大。省社科联的年度学术成果展示演讲会,我作为一个业余选手也参加过若干次,真的了解了“学院派权威”们的“真面目”。
此外,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问题最大。北京部里组织的培训班,也听过若干场,那些来头颇大的要员,喜欢讲课,可以,但可怕的是,普遍说不出自己岗位有关的事理、法理。东拉西扯耗时间的讲座十分多见。
机关里,也是问题多多。甚至,“口齿不清”的人员比例也比较高。
老独的眼光很准的

现在高校教师的主体,都是49年以后培养的教授们带出来的了,是红朝的教育第三代,真正是一蟹不如一蟹

好不容易在结束了读书做官的时代后,用了两代人功夫形成的微弱的“为学术而学术”的 ...
老木匠 发表于 2011-6-1 21:11
就我与高校和社科界的接触看,教师(包括名牌权威)队伍素质低得吓人。如此状况,除了遴选机制有问题,选不出有才能的聪明人之外,还有一个严重原因,就是对教学、学术缺乏敬畏之心。我相信,即便是目前的学术功底严重不足的这支队伍,要是一夜间突然地,都“装备”了“良心”,开始对教、研敬畏有加,再笨,经过天天的努力积累,一年下来,也就不至于像如今的“普遍瞎三话四”的状态啦。
敢于正视自身的问题,这教授也就不会太差啦。
嘿嘿,顺便说个“悟性”的事情。
我接触过很多的博士、教授,应该来说,有成就(学术有创见,教学有魅力)的不太多。似乎,搞学术研究和交流,并不仅仅在于文凭,与“悟性”大有关系。
相反,也有不少人,不适应于这个“考试选拔”制度,考不上学校,也就没有什么文凭,但是,自己捣鼓,一不小心,还就硕果累累、成就骄人。这,也是“悟性”高的表现吧。我的老朋友里,就出了仨这样的“奇才”。一为网事兄,我印象里也是没有甚高文凭的(假如近年来已博士袍加身,则请原谅我消息闭塞),但是,雄文连连,表达起来,也是话语滔滔。另一为H兄,当年在班级里算是中下成绩,高考连中专也没有考上,一出校门即开始踩三轮儿度日。晚上回陋屋就不停地捣鼓历史、文学,目前也是古小说研究领域、古代服饰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专著多部,论文多篇入选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刊复印资料。三是Z兄,也是靠不上学校,进场做工人,同时不懈地奋斗,现在是诗歌界的翘楚。
遥想当年,大家辗转聚会于各自的陋室,把酒“胡话”,不知天高地厚,也很有意思。
23# 老独步天下  


老胡过誉。黄强最近出了一本新著《走进佛门》,抽空约胡兄一起喝茶,他赠书。据说这是他的第七本书了,凤凰出版社,开印六千册,很不错的。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11-6-6 17:49
好的,等待召唤。
大学学报是评职称工具,但是国外学术职位也讲学术业绩,也依照学术刊物中的论文。只是就当前中国大学学报上论文来看,要硕士、博士不抄袭是不可能的。我的一个好朋友,很干脆,约见投靠他指导的学生,开门见山问:“ ...
feilian 发表于 2011-6-8 20:39
嘿嘿,学院派已经如此不堪?
我曾经接触一名校的研究生,论文答辩前拿来议一议。那文章,且不说抄袭否、有创意否,至少,你得让我这个读者能够“读”下来吧?难!词组和句子,都是迂回曲折、嗑磕巴巴,简直不象是大脑正常的人写下的文字。我感觉,就是把一大盒铅字随便一扔,就成了。
问过,说是导师要求的,尽量用古怪的、不通顺的词组和句式“码字儿”。也不知道,这是否是普遍现象。
前天夜里,给一家杂志审稿一篇,也是这个特点,卫生法学文章,讲起来还是我的“强项”。可怜,那文章的很多句子乃至于自然段,十分
“崎岖”,拆开来看,全是常用汉字,连起来,我真的看不懂。于是,回复编辑部,实话实说,请他们另外找俩大学的教授、博士去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