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反复读《写在人生边上》,并且买了几十册,“硬”送给熟人、朋友。网事兄也被我“硬送”过的。也基本集齐了钱老的其他著作,甚至,带着《管锥编》,英汉、德汉一堆词典,和一块塑料桌布钻进南京江心洲外江滩的芦苇丛里,终究也只能翻翻而已,不得其门而入。

如我等草民,终日耽于冗务,基本没有学术功底,是无法消受这等“美味大餐”的了。

期待,退休后,补课吧。
江心洲似乎离我那里蛮近的。我可以考虑去捡。当然我看不懂,可以考虑卖钱。12d" />
wolfzhang 发表于 2012-3-11 11:10
捡啥呢?我虽然读不懂,但是,也不至于立马全部扔掉那些书。好歹,带回来,撕下封皮填上砖头上架子摆摆装饰,里子便宜网卖了换些酒钱。反正,那芦苇丛里是干干净净哟。
——有木有蚊虫呀。俺曾夏天带书上山在树林子里读。可近秋时,同样的地方,蚊虫阵一团连一团,简直要命。连我们从树林朝外撤时,都要不停的挥打嘤嗡在头上的虫阵。
西瓜 发表于 2012-3-11 11:17
基本不成灾,可以安静地翻翻书。且,过去,大江面上的巨轮不是太多,偶尔往返一过,还别有情趣。现在,那江边是无法待下来了,倒不是蚊虫如何如何,而是机轮太吵杂。
谢谢回复。我上班时间可以偷看,就像蜗牛一样,一有空就蜗居到《管锥编》这个壳里面去了。
李苗 发表于 2012-3-11 19:47
不客气!福气啊。
本人自打出校门,就没有轻松过。岗位和单位都换过,就是没福气松快些。最大的痛苦,在于身心疲惫,其次,就是无法读书了。每每心底呼号“我要读书”,也无济于事。冗务缠身,无益且多半有害,还是得“认认真真走过场”,糜费生命换取一碗饭而已。
某年,走路一崴,脚下噶蹦一声响,随之一股麻辣烫感传导上来,第三个环节就是涌出一个念头:终于可以休息、读书了。接着就是巨痛,第五个环节是自我诊断“骨遮骨骨折”。稳立不动,一手抱紧小儿一手掏出手机叫老婆来。转移好小儿,单腿蹦回家坐下,漫不经心地说“我骨头断了”。打电话叫来俩弟兄,送到急诊拍片、石膏固定,回家休息。
然后,就是恶补一些经典啦。可惜,伤太轻,不到5周就拆了,六周就上班咯。几十年卖命,那是第一次拿公休假。
嘿嘿,“人格”分离,也不是容易做到的。
冗务杂乱,无法读好书、大书,也可以做些“轻骑兵”的活儿,弄些小文章看看。
13# 老独步天下
分身确实不易。
大书难读,主要是开始的几本难读,有蚂蚁啃大象的感觉。完全吸收和消化进去,更加困难,需要时间,需要培养浩然之气。等气场养成了,会发现,很多大书都是相通的,就懒得把所有的大 ...
李苗 发表于 2012-6-14 20:11
说明,任督二脉已经被打通了!
哈哈,笑话。
不过,你的这个感受,对于常年坚持读书、思考、悟道和实践的人,可能有一定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