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苗 于 2011-4-8 14:04 编辑

“在北大清华念书的北京孩子不比外地学生差!”

前十多年,还是全国统一高考,我校在全国是一所默默无闻的大学,既非教育部重点甚至不是部属重点,但我校在本地计算机专业560分入学分,在北京就可以上清华北大,而本地一本分数线高于北京一百多分。外地学生自然不服气,道理很简单,凭什么一样的试卷,北京人就高人一等?一个政府连分数平等都做不到,还胡扯歪理有什么意思?既然高分者对多数而言不是素质的衡量标准,那么什么是高素质的标准?居然有人敢面对事实扯淡出素质之类的话,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他,我校任何一个班的前五名,从来就没有北京学生,无论科研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我也从来没有听哪个老师说过北京学生素质高之类的话,相反他们因为入学成绩低,学习成绩差倒是事实。
说话要有根据,不要想当然,得了便宜还卖乖让人反感。
中国大学教育差主要差在文科,都什么呀,一堆的谎言,接受这种教育越多越愚蠢。如果说素质,一个不接受这种文科教育的人比接受这种教育的素质高!
中国大学理工科专业,本科教育并不比国外高校落后,差距主要是研究生教育,大学老师科研机会少,科研项目少,仅有的一点基金又被大佬们霸占。
我校学生有到日本、加拿大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知识直接对接,很快就能上手,工作待遇也不低。
至于北京孩子毕业后可以留京也要遭病诟就更荒唐了,干脆质疑美国孩子毕业了怎么就能有美国身份得了老程 发表于 2011-4-2 23:25
北京学生因为有北京户口,所以留北京的机会比外地生大得多,这是人人共知的事实,在中国,户口是世袭的,是准贵族制,这和美国公民共同拥有平等的权力能比较吗?
本帖最后由 燕苗 于 2011-4-8 13:57 编辑

就我所知,北京学生因为入校分数低,大多数成绩勉强入围中等,相当一部分是中等以下勉强及格,也就是说素质比别人差。——这在我校是共识,随便问一个老师都知道,只有那些非钻牛角尖,为中国户籍制度辩护者,才会编出北京人素质高这类谎言。
本帖最后由 燕苗 于 2011-4-8 14:27 编辑
同意这话,北京籍孩子见多识广,能力强,有后劲,这是高校老师的共识。
他们进校时的分数可能不如只会考试的小地方来的孩子,但是学习得轻松,毕业时不乏佼佼者。
何毓玲 发表于 2011-4-1 07:18
去过国外看过几本小说就是见识广,会唱歌会跳舞就是能力强?
这能力强也太简单了吧?给你十万我看就能达到你的要求了。
所谓的能力强应该是专业知识面广,能力强至少是科研、动手能力强。我看不出来,一个高考比别人低一百多分的学生能力就强!北京的师资、环境都是顶尖的,却比别人高考录取分数低,这种不公平的竞争 只有在集权国家才会出现的荒唐事,居然还啧啧辩护。分数不能证明能力强,但起码不是相反。——这点逻辑不能乱。
我从来没有听我周围任何一个老师说北京的学生能力强,(除了耍酷、吹牛),相反说他们能力差的笑话却比比皆是。
本帖最后由 燕苗 于 2011-4-8 18:46 编辑

十多年前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分数,例如我校,在本地录取分数线大约是540,在北京是400多一点,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你非要说他们的能力是一样的,甚至高,那就是睁眼说瞎话,如果真如此,干脆取消高考算了。400多分的学生能力与540的学生就不是一个层次,能力相差不是一般的大。
25# 燕苗  
北京的考生去外地上学的都是在北京考不上好大学的,去贵校混文凭的北京孩子成绩肯定比不上你们。
北京一本线比外地许多省低是事实,北京的大学总数居全国之首,高考录取率也是全国最高的,京沪两地考生 ...
老程 发表于 2011-4-8 22:39
你非要说北京的学生上北大清华的素质不差,我不强辩,因为没有数据。但既然国家选择的是以分数为衡量标准,那么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总应该遵循吧?如果说即使是分数有差距但学生素质并不低,那何以见得外地考分低的素质就差,就不该上北大清华呢?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在高校录取上都遵循向落后地区,贫困人群倾斜,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但中国却背道而驰,所以引发老百姓的反感也是正常的。
25# 燕苗  
80年代河北省的分数线差不多高出北京一百多分,为此教育部曾在各地分数公布后,随机在两地抽取了各种档次的考卷数百份,对调重判。两地判出的成绩差从一百多分大大缩小至十多分。这件事我在北京日报上看到过。

老程 发表于 2011-4-8 22:39
个别相差100多分有可能,如果说是普遍现象就让人怀疑,因为没有作案动机。49年后高校录取人数都是划到各省,给自个改松并没有意义。而且是集中改卷子,我校教学大楼是批改卷子的集中地,参与者有研究生有高校教师,中学教师并不多,教育部统一标准答案。
25# 燕苗  
首都是全国的城市,这话不假。这不等于北京是靠中央财政拨款过日子,80年代后北京的建设与发展是靠地方财政解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全国各地对北京支持是巨大的,这支持不是钱,而是人才。在北京生活的人多一半不是北京人,在京燕友除了新来的管通父子没一个是北京的。我和大兴勉强算是,也只是因为是在京开始上的小学。
有北京户口的人从几百万增加到一千多万,这增加的近千万人可不是超生生出来的,是从全国各地引进来的。北京是全国的城市名副其实。
我只是说: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不比其它地方的孩子差;何大姐跟帖说了句北京考生素质高;结果招来那么多闲话。何大姐说这话并不护犊子,她本人是77级四川考生中的佼佼者。人家是大学毕业后分到人教社工作的,只算是个80后的北京人。我更谈不上护犊子了,犬子成绩差,北大清华在我们家字典里没有。
北京的大学多,大学本地生源录取比例高于外地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一样。眼睛光盯着北京孩子上大学容易,觉得自己吃了亏似的。那么北大清华85%以上各地孩的子,花四毛钱坐公交车(北京市财政对每张票补贴1.83元)是否占了北京纳税人的便宜了呢?至少我没听北京人抱怨过。 ...
老程 发表于 2011-4-8 22:39
请把北京放在全国范围内比较,看看解放前北京的城市面貌,瞧瞧解放前北京的工业、经济状况,比比现在北京的市政建设在全国的层次,你敢说中央在北京投入的不多,力度不大?
你再查查,北京的高校中有多少是由地方兴建的地方大学,有多少是教育部或中央部属的?——这样你就知道中央集权的厉害了。
中国高校在各地录取的人数是以当地高校每年录取总人数按比例计算的,也就是说,当地的高校越多,按照比例在该地录取人数就越多,而北京由政府投入兴办的高校最多,所以录取总人数就多,更重要的是北京只有1千多万人而外地一个省5-6千万,所以北京录取率高就太明显了。
42# 燕苗  
具体哪年的事我记不清,即便有标准答案判卷人的尺度也对成绩有影响。那还是80年代,到了本世纪,有些地方把高考升学率和名牌大学人学人数当政绩抓,出的怪事就更多了。
老程 发表于 2011-4-8 23:48
我相信各地有偏差,但你说的现象我深表怀疑,因为现在新闻公开得多,网络也发达很发达,但却闻所未闻。
现在好像是全省集中改卷,你说的是过去,而且小县城为政绩有可能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