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1-19 16:50 编辑

紅房子鄉下濃湯




這次去上海,特地留了一日到霞飛路懷懷舊,妻說想吃紅房子,好的。
原來的紅房子已經改建成一座七八層高的新樓,外牆倒也還是紅磚,本來紅房子的地方成了 Starbucks,二樓有家洋名的西菜館,門口廣告牌寫着「正宗紅房子法式西菜」,想想總不大對頭,而且貴得要命,肉麻銅鈿,更怕當缺西被斬。
轉到霞飛路,走過以前二流的上海西菜館,不料就是今天的紅房子。
「阿拉是正宗紅房子啊,那邊是冒牌的。」門口的侍應生向我們自豪地介紹,引我們進電梯上二樓。
一出電梯,就聞到撲鼻的羅宋湯香味,食慾大開,想起以前紅房子低矮昏暗的店堂,乾淨的桌布餐具,上海人心中的法國菜館就是這樣的。現在的紅房子燈火輝煌,裝飾華麗,所有牆面畫滿從達芬奇素描到十八世紀宮廷畫的拙劣仿製品,這是今日上海人想象中的法國。
雖然有點失望,但一坐下來翻開 Menu,過去的紅房子又回來了,羅宋湯、金必多湯、鄉下濃湯,鐵排雞、鐵排魚、烙田螺,看得口水馬上涌出來。
好了,這回好好吃一頓,美味的紅房子。

對紅房子的懷舊,回憶,是和飢俄連在一起的,在那個年頭,紅房子是美味、品味和地位的載體,能進來吃一頓是值得記憶的盛事。
1960年,中國人個個都吃不飽,領導同志忽悠老百姓說是「自然災害」,這伎倆到今天朝鮮金胖子還在用。
外婆生日,請我們去吃紅房子,一早八點就去排隊,等啊等,肚皮裡蛔蟲咕嚕咕嚕叫,等到11點半派號碼了,我們排在前面,第一批就蜂擁而入,外婆坐在我左手邊,叫了鄉下濃湯和咖哩雞飯,大碟子裡除了噴香金黃的咖哩雞,幾塊炸得鬆脆的麵包乾,還有倒扣的一碗白飯,像個饅頭。這是法國菜嗎?不去管它了,我想學電影裡見過的洋人風度,但最後還是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狼吞虎嚥。
外婆在一旁看我吃,等我吃完,她把自己未動一口的那份推過來給我,說:“長頭上要多吃點。”我又三兩口就消滅了。那時上海人不懂英式紅茶,只知道咖啡,拼命加糖,媽媽說:“多加點多加點,這裡不要糖票。”
法國的浪漫和優雅,在這狼吞虎嚥和不要糖票之下,蕩然無存了,我想起外婆的這個生日,至今心酸。

不過那時畢竟還有紅房子,到全國一片紅,時裝店「紅裝」成了「武裝」,紅房子像所有革命飯店一樣,只買六分錢一盤的青菜和六毛錢一盤的青菜炒肉絲。
夫人藍蘋畢竟在上海呆過幾年,她勸越來越肥胖的領袖少吃些紅燒肉,為他準備了六十多種西菜菜譜,但毛偉人還是一日一日地衰退下去,到1974年長歎一聲道:「文化革命已經八年,還是安定團結為好。」紅裝恢復了,紅房子也恢復了。

1975年初,我終於獲准第一次回上海探親,和未婚妻約會在重開的紅房子。
那時的紅房子,還是低矮昏暗的店堂,但桌布卻不大乾淨了,盤子是塑料的,拿起刀叉一看,嚇了一跳,湯匙中間被鑽了一個洞,服務員說,因為有人偷,鑽個洞偷回去也沒用了,真是好辦法!
喝湯時必需盡量把嘴貼近盤子,縮短湯匙的移動距離,同時匙湯的運作速度要快,在湯還沒漏完之前把一部份送進嘴裡。轉頭看看大家,個個低頭猛喝,吃相之難看,實在叫人忍俊不禁。
法國的浪漫和優雅,統統在這湯匙洞裡漏光了。

今天,我們回來了,回到紅房子了,菜譜依然,香味依然。
鄉下濃湯,鐵排 ……
但是,不知是因為我們的嘴刁了,還是今日的紅房子差了,總之,吃完這餐價格也不便宜的所謂正宗法式西菜,我無法形容,無論菜肴還是服務,無論陳設還是氣氛,不倫不類,實在不倫不類,妻說:「國營企業嘛,就這水平。」
紅房子的香味,留在我們這代人的記憶中。


                                                                     2011年10月11日記



霞飛路,。。。上海西菜館,不料就是今天的紅房子
——记住了啊,下次去上海吃吃。另外,“缺西”是什么啊,为什么会被宰?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2-1-19 18:05

“缺西”就是“ngai-du”,“gang-du”,有點“笨蛋傻瓜”之意但不太準確,就是素質低下專被人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