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了星球兄转的文章,写得很棒。也纠正了我以前的许多偏见。难能可贵的是,吴钩用史实说话,要反驳他的观点,也得用史实说话,否则是武断的。用英格兰去贬宋朝,可能是因为太爱英格兰了。人有点偏爱是正常的。不过偏爱也可能向偏私发展,这是需要警惕的。
我觉得,与其做英格兰与宋朝的比较,不如讨论宋的制度为什么没有延续、发展下去,以及为什么会衰败。这样讨论不是也有能看出宋在制度设计方面的利与弊吗?比较也需要证据。没有证据的比较难免不情绪化。
嗯,星球兄给出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我也提供一点个人看法。
      这个问题也许可以从两方面来研究:
      首先是制度史研究。这是可以实证的。吴钩的研究是以史实为基础的,是实证的路子。但还有没有其它的或相反的史实,能够证明吴钩的结论是有偏颇或主观臆断成份的?这是需要专业史学家来研究的课题。举一个例子来说,怎么看岳飞?他在军事上的某些做法是不是已经触犯了宋的制衡理念?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有人提出,我原来是比较反感的。现在看来有必要再讨论。
      其次是思想史研究。星球兄提到“宋人缺乏希腊式的逻辑理性支撑”。我觉得视为待征的理论假设可能更好。吴钩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引用了一些理学家的说法。是否全面?宋人的制衡理念是如何形成的?除了儒士引用典故、传统或“自然法”外,是否还有某些客观因素?比如,怎么看赵匡胤在军事上的人事制度设计?与宋在政治制度设计上的制衡理念是否有某种关联?
欢迎吴钩先生!
       星球兄大手笔啊!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