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的经验,味蕾上的乡愁虽然强烈,但并不准确,有时,乡愁也会骗人。

小时候,我最痛恨的蔬菜就是青菜了,那是因为青菜便宜,家里天天靠这个来过日子,再加缺油,炒出来的青菜难以下咽。现在呢,尤其土地被霜打过以后,青菜成了我的最爱。仅仅用青菜蘸辣椒酱,就令我爱不忍释。

有一回,探访某个水乡,突然见到久违的点心“老虎脚爪”,同行的朋友个个非常兴奋,个别的还尖叫了几声。待到兴冲冲地去品尝,一张张脸都迅即拉长了。味道没变,但我们的舌头变了。我发现,我们只是误以为味蕾上依旧保存着乡愁,其实,舌头早已背叛了我们。类似经历有过几回,现在我学乖了,有时,为了保护幼时味觉的神圣不可侵犯,我宁可自欺欺人,拒绝重温。

想想也有道理,考虑到童年生活的艰窘困顿,我童年的舌头根本没有见过世面,辨别力相当有限,所谓的好,其实充满着刘姥姥式的一惊一咋。

味觉可能失真,对童年味觉的好感,却又是高度真实的,它们属于个体生命中的精神文物,值得小心呵护。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是落难公子(假设是贾宝玉),他味蕾上的乡愁,甚至需要一一笔录在案。其中说不定会有不少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