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10-2-17 21:46 编辑

我只有假设韩寒在娱乐。这么假设也是合理的,对于一个魔术,我们除了用娱乐之道看待它,还能用什么呢?政治挂帅吗?太没有必要了。
如果讲PK,那对刘谦确实是不公平的,因为刘谦玩的就是骗术,行骗是他的立身之本兼谋生之具,只要讨论中有可能牵涉到对魔术的揭示,他只能罢战。——要赢你赢去罢,他罢战到底。
托,本来就是戏法的组成部分。
当然,托亦有道,像韩寒提到的电视特技,如果发生,肯定就是无道之托。但,发生了没有?我没有看到。好像很多观众也没有看到,现在的问题是:韩寒嘿嘿一笑,以“众人皆傻我独智”的态度说道:“别笑了,你们都中了刘谦的奸计了”。这让我很无语,因为,就算韩寒有大卫-科波菲尔之能,他也没有必要说出来。魔术嘛,本来就是逗乐子,别人正乐得开心,韩寒却要给别人提个醒。我想说:有人需要你这么提醒吗?有人不知道刘谦只是在变魔术吗?
何况,韩寒并没有说出他们是如何“托”的。韩寒笔下没有硬货,这很要命。
说到电视特技,知道电影史的人都知道,电影的发明者就是一个魔术师,他早在一百年前就发现,自己费了那么多功夫才变成的戏法,在电影里只要镜头一组接,立刻得来全不费功夫。董卿别说变董倩,变董郎都不是问题。——但是,这点小小的忌讳,别人会不知道吗?如果出现了这类低级错误,刘谦还能混吗?
近景魔术的说法,也似是而非。刘谦的表演虽然有个现场,但春晚主要是给电视机前的人看的。只要镜头未经恶意剪辑,就大体过得去。再说,假如只有韩寒一个人看出破绽,而别人都蒙在鼓里,这毫无意义,更不是否定刘谦的理由。我最多要说:韩寒太聪明了,已经聪明到不适合看魔术的程度了。
不过,我还是假设韩寒在娱乐。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10-2-17 22:36 编辑

“行骗之道,有没有约束和边界?”
——边界,是个有力的话题。
我没有看春晚。之前我曾笑说,中国有一群人是一定会看春晚的,就是时评家们,春晚是他们的菜。
我是第二天随意打开电视机时,正好出现了刘谦戏法(坦白,在此之前,我连刘谦都没有听说过),起初没注意,出现硬币时才正式看的。后来我又上央视网站看了这段视频。比较搞笑的是,央视打出了这样的话:“魔术《千变万化》表演:董卿 刘谦 2010年春晚”,瞧,董卿成了表演者,位次还在刘谦之前。假如央视不是笔误,那说董卿是托就没有意义了。她哪里是托,她就是表演者。否则,刘谦也是托了。
当然,我认为那是央视的笔误。
这么说吧,假如我是那个没有洗手的人,我出于观众的信任,上台负责监督刘谦。结果,我却被刘谦收买了,在刘谦侮辱我没洗手之际,偷偷地把另一副牌递给了刘谦。或者,我明明发现刘谦递给我的三枚硬币有异,却佯装不知,反而用一脸憨态来帮助刘谦愚弄观众,窃以为就触犯了底线。监督者成了同谋,是不可容忍的。
以董卿为例,假如她后来在台下摸到刘谦的那只手,分明是蜡做的,她佯装不知,也就触犯了底线。这么说的前提是,董卿代表一种客观化的第三方眼光,而非演出者的一部分。
至于其余,一概不问。我们早就知道,魔术师手上及周边的一切,无一不是道具,硬币肯定不是那种硬币,纸牌肯定不是那种纸牌,玻璃肯定不是那种玻璃。魔术师的奇妙,全在过程。他用过程中的行骗来娱乐我们,我们也以过程中的上当来得到快感。至于结尾,我从不怀疑,正如科波菲尔表演时,我从不怀疑自由女神像根本没有动过,长城也没有一块砖被他撞击过,那架飞机一定还在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