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虫兄诗思、诗情一流,诗味上乘。
稍逊者,诗语欠工。
“总是在剪完胡子以后
想起阳台收拾的黑手套”
这话真是难懂。首先,胡子为何要“剪”,用剃、刮或修,有何不可?当然,还可以用拔。有些刚开始长胡子的青涩少年,尚不习惯用剃须工具,往往手工作业,喜欢拔那几根有限的软胡,兼充上课开小差。
用“剪”,算是非常之举,非常之举得有非常之说明,而不能取其突兀,就算完事的。
“阳台收拾的黑手套”,色彩反差是够了,但与全诗相较,我愣是没看出意思来。
其余诸首,我大多喜欢,且已诵读两遍以上。
回娅娅:
诗句的标准,宜高不宜低,如果只是放低到“倒好理解”,别说“剪”,写成“弄”,也不会理解岔的。
确实,“剪”的动作最适合一把长髯,但作者选的词“胡子”,本身是不会指向长髯或长须的。
回娅娅:
我以为,“胡子”是个偷懒的说法,语言本身有偷懒趋简的特性,严格说来,它指的是“胡髭”,髭,短须之谓也。后人嫌烦,迳以“胡子”替代了。
至于长一点的胡须,汉语里已有现成词,如须、髯。作者既弃而不用,当然表明另有所指了。须、髯可剪,胡子剪不得,不易剪。
语言的魅力往往以动词为最,同一首诗里,虽不必每个动词都追求与众不同(怪味的枝杈过多,也会干扰而不是深化理解),但一旦作者使用了不同寻常的动词,一定得包含深意,否则,类似读一篇悬念深重的小说,到头来却发现毫无悬念,不就扫兴了。
伊伊兄好像太敏感了。开玩笑地说,楼主可是一条大虫啊。
既然如此敏感,俺就……侧身让过了。
伊伊兄的感受,俺记住了。
我理解我能够理解的部分,我尊重我尚难理解的部分。
32# 梁大虫
默默?上海的诗人默默?撒娇派的默默?
如果是他,文风可是变了。
豪客不足为奇,有悲悯心的豪客,即当视如昆仑玉了。
日后有幸见到梁兄,俺得先敬上一杯。
表要死,问世间千般好,唯有诗与画,侬占两样,羡慕!

泽雄兄来了,偶逃!
水笺 发表于 2009-7-28 21:43
咋的啦?水笺MM。
唉,在论坛上泡了N久,没想到给水笺留下个罗刹脸,失败,太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