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7-19 10:53:00的发言:
我一朋友的丈夫在美国读博士,她在国内一所大学搞学籍管理工作,儿子刚上初中。她想辞了舒适的工作,带着孩子去美国。她丈夫说我现在自身都难保,你们来了怎么办呢?可她最终还是辞职了,她就为了让孩子接受美国式的教育。无论她在美国生活有多艰难,我觉得都是值得的,他们的孩子总算可以免受国内填鸭式教育的摧残了。

金秋MM:

那句用红色标出的话俺不赞成。有刀的看法是:在哪儿生活都可以,但别太艰难了。过于艰难的事,肯定没一件是值得做的。

俺对家中那个小刀的期望,就不是将来有朝一日成为人中龙凤,而是一直健健康康、普普通通、开开心心,再加别离他爸妈太远。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7-20 11:5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心中有刀在2006-7-19 17:57:00的发言:

金秋MM:

那句用红色标出的话俺不赞成。有刀的看法是:在哪儿生活都可以,但别太艰难了。过于艰难的事,肯定没一件是值得做的。

俺对家中那个小刀的期望,就不是将来有朝一日成为人中龙凤,而是一直健健康康、普普通通、开开心心,再加别离他爸妈太远。

有刀贤弟():我很难想象你家小刀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会“健健康康、普普通通、开开心心”,他们在学校里竞争之激烈、压力之巨大非儿童所能承受,他们过着比成年人还要没有欢乐的童年,并且受到的教育是:警惕社会上的骗子、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轻易将被车撞倒的老人送进医院,以免被讹诈……他们还会知道老师辛辛苦苦地教他们,并不是为了他们多学知识,而是为了片面争取升学率,他们知道老师也会收礼……所以我说如果能让孩子脱离这样的教学环境,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金秋MM:

小刀不幸生长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要学习很多编写糟糕的课本上的知识,但幸运的是他并不只生长在学校里,他有无事于心、无心于事的个性,放学回家,书包一扔,他就笑逐颜开了,比他爸爸有刀轻松得多——至少暑假和寒假期间是这样。

有刀很想找时间跟小刀讲讲什么样的人可能是骗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信,但没时间,又觉得没人会花时间骗他,所以也就算了。假如小刀今天受的全是美国式教育,他即使犯了大错,回到家里老爸也不可以动手揍他,而且一到十八岁就有成堆的个人权利要求父母给予尊重照顾或体谅,那,那可怎么得了?

[em05]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