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中国教育没法通过教育界的改革来解决问题。许多年纪轻轻的学生之所以变得那么功利,实际是社会造成的。很多人反对应试教育,反对题海训练,但是,如果允许大学按教授个性化的主观标准去决定录取哪位考生,中国的大学一定迅速塞满后门生,如果允许使用自编教材、自定考题,学术腐败一定会呈现几何级数的高增长。

或许,等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再深入些,企业私有化的程度再高些之后,用人单位才会更多地关注应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情商等。人才市场的需求和评价标准改变了,教育才有可能朝健康的方向改变。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关于情商,现在有一种趋向,就是将智力之外的“成功”因素统称为情商,事实上这是不可取的。
如果以这种功利而论,那很多科学家都是情商很低的,而很多高智商的人情商也差极了。事实未必如此,你怎么可能让这些智商 ...
shen 发表于 2010-2-23 07:34
问题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培养科学家。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茶兄:

对只能悲观的问题乐观,我觉得并不是好事。我们所说的教育,可以区分为国家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对其将来的前途有决定作用的是国家教育,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大一统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多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基础的国度,国家教育不可避免地也具有大一统和标准化的特征。所以,要改变中国教育的结果,必须正视影响教育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有刀在前帖中表达了些许的无奈,按“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应试教育在减低人才选择的主观性方面,可能比百花齐放的个性化教育稍优,后者不仅会使卖文凭的假学校充斥视野,更会助长就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使特权阶层子女获利而大多数普通民众利益受损。

当然,在家庭教育和个人自我教育方面,有刀很支持多样化。也许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私学持续发展,会给中国的教育带来希望。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