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铭文通常是为了记录祭器的制作目的,所以,一般都要记下1、时间:唯三月既望乙亥。2、祭器制造的事由,事侯。这里是平平认为的,制器者为了把臣事侯这份荣耀告示父考,所以是最好。3、该器是为了什么祭奠用的,其享父考。4、吉祥语。永宝用。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09-9-4 23:13
记下了,学习中。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器主的名字,就是事主的名字,一般在事由里会有体现,比如“呆瓜事侯”,“笨瓜事侯”什么的,然后,后人就会把这件簋叫做“呆瓜簋”或“笨瓜簋”。这里没有,就有可能找同处的其他铜器来定名,如果是单件,又是流传文物,那就只能变成“无名簋”了。
古代礼器的制作,有“工不勒名”之说,就是制作工匠不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礼器上。这不是他的,而是他的主人的礼器。到了后来,器物商品化了,才会出现造作者名字。但是,论到礼器,还是会只在器物上只出现器主的名字。现在与之相似的事,可以举请人刻印为例,刻印的如果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印章上,岂不乱了套?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09-9-5 01:39
这个要继续记下并学习。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