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一下,旧帖,这里有些朋友看过的,所以不另开帖.
《宁信其真》(老残油记)
报纸消息:卢森堡警员假扮电视记者,以采访为名,用藏在摄像机的武器袭击一名劫持人质的枪手,成功地解救出被劫持两天的25名儿童和3名教师。在当局和公众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却对卢森堡警方的这一做法予以谴责。该组织秘书长怀特称,记者在拍摄危险镜头时,向来是潜在的攻击目标,从此后,他们被罪犯攻击的风险更大了。怀特在声明中质问;“每年都有许多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暴力事件时牺牲,他们已经受到生命危险,为什么还要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艰难?”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怀特置20多名儿童的生命于不顾,斤斤计较记者的安危,似乎太看重“部门利益”了。但我认为,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的反应不但是正当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卢森堡警方的做法,不只对记者的个人安危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还滥用了外界对记者这一职业和身分的信任,更要不得的是,这种做法破坏了人们在处理纠纷时应当遵循的诚信原则。
对怀特的责难,卢森堡警方辩称,他们的做法减少了人质受害的风险,枪手要求上电视,“为警方提供了一个攻击的机会”,警方不应放过这一难得的机会。卢森堡警方在这样的场合,讲的是“兵不厌诈”,而且果真马到成功。但他们却忘记了,即便是在兵戎相见,你死我活的场合,也还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不杀降兵等古今相通的沙场“游戏规则”,在现代国际公约中,也有不得攻击红十字会救护人员和战地采访记者的相关条款。我想,杀红了眼的双方,短兵相接、血肉横飞之余,还不忘搞出这类书生气十足的“游戏规则”,是因为制定和遵守这些规则,从长远来看,对双方都有好处。而要使这些规则得到实施,双方都必须讲求基本的诚信,不得破坏和滥用那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否则,对于假冒信使或白衣天使的剌客,对于诈降的官兵,人家要“杀无赦”,还真无话可说。而卢森堡警方这一回,扮演的正是假冒记者的剌客,他们之所以能得手,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高明,只不过是因为那位枪手的轻信,或者说是枪手对记者这一职业的信任。罪犯被制服了,人质获救了,警方获胜了,然而,这种不守诚信的胜利,终算不上完胜。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我衷心希望警方不要将这样的胜利作为经典案例,向同行炫耀,我也希望歹徒们不要以此为鉴,日后作案时,对恪尽职守的记者、医生等特殊对象疑心重重,轻易动杀机。毕竟,“盗亦有道”,大家都讲点规矩,事情总是可以商量的。
在这起人质案中,警方是出于救人的动机,利用了歹徒的轻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见得更多的是利用他人的轻信和善心来营私。与卢森堡警方相比,这样的行径就更加显得师出无名了。在这方面,当年苏联军队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闪电式占领”,便是一个恶例。
1968年8月20日深夜,一架苏联客机因“机械故障”,要求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机场紧急降落。尽管当时如火如荼的“布拉克之春”运动使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的关系紧张,但布拉格人“桥归桥,路归路”,还是毫不犹豫地同意苏联客机降落。怎料这客机竟是一匹“特洛伊木马”,肚子里藏的是全副武装的突击队员。飞机一降落,突击队员迅速占领了指挥塔,几分钟后,载着苏军坦克和士兵的运输机源源降落。布拉格人一觉醒来,已处于入侵者的铁蹄之下。对于苏联的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当时“华约”以外的国家同声谴责,认为是对国际基本准则的公然践踏。其实除了国际准则,苏军坦克碾碎的还有人际关系准则,这种利用常人的善心、善行来作恶的做法,伤害的是人们对“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美德的自信。我认为,从长远计,这种行为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甚至更甚于侵略行为本身。
这类犯规行为,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如媒体便时有假冒老弱病残或身陷不幸者行骗的报道。照说,谎称“机械故障”也好,假装不幸者也好,手法都称不得高明,这样的馊主意,居然能屡屡验效,似乎不合情理,但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在这样的场合,双方不是在斗智,而是在比德,守德的一方,易处下风。善良的人总是那么容易上当受骗,看似是人性的弱点,是社会的不幸,其实恰是人性的优点,是人类社会之大幸。“人之初,性本善”,对弱者的求助援之以手,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是人的天性。尽管都知道会有人利用了这点来营私舞弊,但人们遇到这样的诉求时,还是应当本着诚信原则,宁信其真,不疑其诈。因为道德的律条是先于和高于个人经验的,用康德的话来说,它是一种“先天绝对命令”,不论在何种情境下,人们除了服从,别无选择。试想,如果人们真的“吃一堑,长一智”,有了布拉格机场的教训,日后对任何空难或海难求援信号都将信将疑,犹豫不决,那才真是人类之大不幸呢。基于同一道理,我对一些媒体津津乐道的骗取爱心的行骗案报道,也一直颇有微词,认为这样的报道客观上是在散布猜疑的种子。这样的事情披露多了,也许真的可以降低行骗者的成功率,但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的善心、善行更为稀缺,实在是得不偿失。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了自幼便耳熟能详的“狼来了”的寓言,觉得那位葬身狼腹的顽童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进而又觉得这一寓言除了告诫儿童不要说谎之外,对于成人还有另一层劝诫的寓意,即对于弱者的呼救,应当本着宁信其真,不疑其诈的原则,每每全力相助,不然,便会铸成大错,如同寓言中的大人们,为自己的一次犹豫负疚终生——虽然寓言并未提到大人的负疚,但读者对这一点,完全有理由“宁信其有,不信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