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1958年,成了中国科学界最糊涂的一年,多数科学家的智力突然之间变得非常之低。其实他们的智商并没有降低,降低的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勇气,缺少的是科学家说真话的权利和环境。当然责任不在科学家。王小波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有人说亩产万斤,他奶奶就说,打死我也不信。这时候家庭妇女反而比科学家高明。

  毕:我看过杨振宁一篇回忆他母亲的文章,也很感人。他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有一年,他和父亲母亲在日内瓦见面。杨振宁的父亲是清华有名的数学教授杨武之。他不停地告诉儿子中国大陆如何如何好。杨振宁的母亲是家庭妇女,她就说,好什么,买一块豆腐还要排半夜队呢!

  梁:科学家不如家庭妇女,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家庭妇女参加政治学习少,怎么想就怎么说。科学家比家庭妇女想得多,想得复杂。他们那些话的意义他们心里明白,但他们要那样说,不说没有办法,大家都那么说嘛!科学家说谎都是被逼的。他们不是没有说话的权利,而是没有不说话的权利。

  毕:竺可桢过去是多么好的科学家,是最讲科学的人,他执掌浙江大学时校训就是“求是”二字!到现在浙大的宿舍也叫“求是村”。但赶上1958年,他也没有办法。这本论文集的卷首是他的《摆在地理工作者面前的任务》,里面说;“1958年9月间全国科协在北京开成立大会时,有不少丰产劳模参加会议。在闭幕那天丰产劳模对科学院挑战,要和科学家竞赛,看1959年谁能得到最高丰产。科学院的生物学部逼上梁山,仓促应战,提出1959年创小麦每亩5万斤的指标。在北京近郊辟了6亩地,深耕到2公尺,密植到每亩种子200———400斤,施肥到每亩75万斤,1959年能否完成任务,照现在所出的麦苗看来很成问题。但是我们即使不能得到每亩小麦5万斤的收获,即使我们输给了老农,他们1959年放上卫星以后,我们仍能获得许多经验。”这话现在看来是讽刺,当时却是郑重其事地写出来的。科学家说这样的话,内心会是什么感受呢?生活在谎言迷漫的时代,人人都不以为自己是在说谎了。
......"
                                  -----摘自《科学双城记:科学家与家庭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