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只饥饿的老虎面前,一个人因为与老虎搏斗被咬死了。于是后来有人作了假设:如果当初这个人不反抗会如何?答案当然是明显的。

所以,关键是对日本侵略者的认识,是一只要吃人的老虎,还是来解放中华普通百姓的“文明之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是为了大和民族的兴旺还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日本人是否比当时的中国政府更关注百姓的性命和财产? 日本人眼中中国政府与中国百姓有区别吗?

证据各有许多。但我想,当时的先人们不会比我们少些聪明、理性,他们掌握的“证据”也不会比我们少,但分有更好的选择,谁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中国可以不认为是战胜国,但是没有中国的战死,盟军会有更大的牺牲。美国给予中国战胜国的地位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沿着“假设”想下去:策略上考虑,中国政府投降“韬光养晦”,日本人以后会给中国无组织的人们以机会,坐大自己的力量再反攻日本吗?战略上考虑,中国投降,苏联两面应战最终灭亡,马克思主义被消灭,欧亚大陆被希特勒和天皇二分天下,是不是现今亚欧各国的百姓就一定比现在生活美好?财产上考虑,日本占领了中国是否就将移都北京,以中华大地为日本民族的生息之所?还是要把“中华之物力”搬回日本?中国成为服务性的附庸国家?文化上考虑,为了维持大和的统治,中华文化能继续自由传播吗?拜谒祖宗、孔子、关公是否要为神社所替代?日文是否要替代中文?中华的子孙们是否要接受“日皇神授”的洗脑?我们今天还能坐在家里以中文在网上论道吗?

马克思主义再怎样是“理性的自负”,其出发点也是人道主义的,与出发点就是唯我大和唯我日耳曼种族至上的两支法西斯是不能并论的。苏联再怎样讲自己的国家利益,比之日本地缘上占领资源的迫切心态对于中国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

假设和反省的结论未必是对假设的价值肯定。个人理性思考的结果,幸亏先人们没有按照假设去做,感谢他们的激情与理性,也更为感激赴死抗日的先人们,无论其党派和地位。

集中起来问题是:怎么看待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民族国家之内的民众与政府的利益冲突。

美国是为了解救伊拉克人民才去攻打伊拉克的吗?世界目前还是不是一个“丛林”世界? “暴力和欺诈”是不是还是通行的“美德”?世界的“自然法”是什么?世界的“正义”在哪里?有何保障? 如果中国已经是“百姓之国”了,与日本这个民主国家就没有利益冲突了?此时如台湾要独立与日本结盟,“百姓的中国”怎么办?以后的东海、南海石油问题怎么解决?如果殖民地都那样好,南非为什么非要独立?

以下是引用卓立在2006-9-12 12:46:00的发言:

最后再回复一下ruoyan先生。我们不能根据一个政体的行动是为了私利而与它敌对,因为政体与人不同,人虽然自私但还有情感,而政体只能是为了利益而组成的,所以它们行动时虽然全部宣称了是正义的,然而却必然没有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我们是支持或反对,那必须从它们的行动是否对大多数人更有益出发。所以,美国大兵是可能为了拯救伊拉克人民而去参战的(他们也是百姓,当然也是被鼓动者),但美国政府首先考虑的当然是自己的利益,就像中国政府要反对,那考虑的也绝对不是伊拉克人民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问题在于,如果伊拉克占领了科威特,那么科威特人将置身萨达姆的奴役,而美国入占了伊拉克,却必然会再退出来,因为没有几个美国人会愿意一直呆在那里。那么既然如此,即使美国人的进攻是为了自己,可是事实上也有益于伊拉克人,那么就只能支持了。中国当然要反对,因为它自然会想到如果美国可以理直气壮地打伊拉克,那么也可以这么打自己,不反对才怪呢。美国如果打中国会怎么样?我可以肯定我必然地不抵抗,因为我知道美国人不会愚蠢到跨越太平洋来奴役中国,他们曾经打下日本,付出了那么多生命,没有比这更仇恨的了吧?可奴役它了吗?现在却还了一个怎样的日本?恐怕还要强过天皇极权下的日本吧?而看看我们现在这个自主的中国,很美好吗?别因为生活在大城市就被虚假繁荣晃了眼,安史之乱前的长安也同样是歌舞升平的。

世界秩序必须在一个民主范围内去讲,可是如果来参与要分享这个民主的某个国家本身就是独裁者的代表,那么就保证不了长期的和平,因为独裁者总是有无边的野心,他们习惯奴役,他们奴役自己的人民,当然更想奴役更多不是自己的人民,奴隶本来就是外族优先的呀。所以有一些好听的名词,还是等哪一天这个地球消灭了极权后再讲吧。


 

同意“不能根据一个政体的行动是为了私利而与它敌对。”但“而我们是支持或反对,那必须从它们的行动是否对大多数人更有益出发。”就过于超然了。对伊拉克、中东、反恐都可以这样去判断,惟独不能包括自己设身一个冲突角色的场合。朝鲜是极权的,美国愿意让日本出兵把朝鲜从极权主义中解救出来,作为中国是否支持?怎样才算“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美国大兵可能为了“拯救伊拉克人民”去流血牺牲打萨达姆?真成了“解放军”?不敢相信。为了科威特吗?可老布什为什么兵临城下却止住,由小布什以一个不存在的理由来打呢?反对极权为什么又支持同一个萨达姆同伊朗战斗呢?

美国国内的价值观念相对是好的,但遗憾的是美国并没有愿望将这个好的价值观念用于处理国际关系。之所以中国感受不到美国的“恶”,只是双方各居阴阳两面,地缘上冲突的几率低,美国又一直坐拥首富位置,没有需要同你冲突。再者双方经济等方面还有互补,还有共赢空间。总之,利益上的共同点多于冲突点而已。如果中国达到了美国国民人均消耗能源的水平,那才是美国“君子风度”展现的时候。

我不反对美国国内的价值观念,也不反对这个观念的引进,不反对这个价值观念的国际化(非各个国家实行的意义上,而是在统一世界层面实行的意义上)。但坚持用两重标准对两重标准,在看不到在世界范围内实行这个价值观念的前景时,只能“守拙”,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包括学习应用好的价值观念。别人既然只将这个价值观念“对内不对外”,我也只能如是。即便是对实行这个价值观念国家,也先要小人后君子。特别是在中国还属于世界的“弱势群体”时,尤其有必要。等有了话语权利和实力,再争取世界层面上实行“美国价值观念”,建立公正的国际制度。

爱好和平自由的民众可能需要两面战斗,国内建立完善一个公正的制度和在国际上争取有利的地位。在两方面都形势险峻时,要特别想清楚哪一个更为“急所”及相互变动的影响。

我不相信在现在的格局下,中国民众的利益诉求对日本美国政府的触动力要大于对中国政府的触动力,也不相信其他国家会为了我们的利益来解放我们。

制度只能内生。

 

投降不投降的对象和对象的目标能等同吗? 过于抽象,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同样对国民负责,但对象不同,对象的目标不同,选择就会不同。

致文摘摘者:由于政府与大众掌握的信息不同,决策的结果可能不同。比如依巴基斯坦多数民众的意愿,是帮助美国打塔利班和拉登么?可他们不知道,不这样做美国就可能让他们回到石器时代。现在,波兰政府要部署美国防御导弹,民调是63%反对,但波兰国防部前官员说,“在作出最终决定时,民意不是主要因素”。依据民意如何操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5 21:44: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