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ec0214 于 2015-12-31 06:27 编辑

我见到这里有人论酒,说什么武松一顿喝十八碗酒,现在的人能喝三碗就不错了。今人的酒是酒,古人的酒就不是酒?

据我所知,我国各朝代的酒浓度大致为:

汉代,3%
唐代,5%
宋代,8%
元代开始有烧酒,可以达到甚至超出 20%
现在的白酒 40-65%

估算古人的酒量或古代酒浓度,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认为今人古人的酒精耐受力差不多,都按半瓶至一瓶白酒算。武松一顿喝十八碗酒,一碗半斤则相当喝了九瓶,于是当时的酒浓度为现在九分之一,也就是7%。这个估算符合上述宋代酒浓度为8%左右的数据。

另一种思路是今人古人的酒浓度是一样的,于是武松一顿喝十八碗酒相当喝了九瓶现代白酒。

元代才开始有烧酒。除了烧酒,传统酿造酒(黄酒/米酒/葡萄酒等)浓度很难超过20%。因为酿造酒是靠微生物作用发酵,当酒精浓度超过20%时,微生物就被酒精杀死了,发酵也就终止了。

所以现在一般葡萄酒在14度左右,黄酒在18度左右,米酒度数更低。但宋以前工艺所限没有这么好的酒。武松在乡村小店喝的酒应该到不了8度。御酒要好一点。皇帝封赏招安时会赐给御酒多少瓶,那个酒的度数要高于村酒。
本帖最后由 dec0214 于 2015-12-31 12:39 编辑
孟子说,民贵君轻,皇帝老儿不好好干,就要他滚蛋。英国人说,你说的对,孟ser。于是,1215年,英人签署《大宪章》,日不落帝国由此诞生了!所以,不是论证方法有问题,问题在于论证方向的迷失。讳疾忌医,奴才思 ...
叶漂 发表于 2015-12-17 14:16
楼主说的孟子立论凡人都有四端,以及四端可以扩充成一个仁义理智的大人君子,我不懂。但后面一句,再扩充到四海安宁,我认为没有可能。

理由就是上面引用的那段话,孟子说,皇帝老儿不好好干就要他滚蛋。其实孟子还说过类似的,獨夫可杀,武王殺紂合理。

而英国人是怎么做的?对于约翰王,既没有杀也没有要他滚蛋,却让他继续为王。只是弄了个大宪章限制其权力。这事要是发生在中国或孟子在现场,那一定是杀了独裁者,起码赶他下台换个新的。然后对这个新皇帝用仁义理智来约束。谁都知道这种约束是纸上谈兵而已,就如同那个整人者也会被整,没人当回事。他会想,被报复是因为没有斩草除根,我把所有掌军权的有报复能力的都杀了还诛九族,谁还能把我怎么样。

结果就是,孟子那一套制约不了暴君,只能要他滚蛋用另一个X君代替当前的暴君。而那个X很快又变成暴君。历史基本上就是如此循环。而英国呢,用具体的条款(而不是道德规范)限制国王的权力,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君主的权力被限制了就不会成为暴君,不需要然后。所以英国的皇室至今还在,英国早实现了宪政。而中国虽然推翻了皇室,却一个独裁接一个独裁。

简言之,对一个统治者,孟子的药方是要他滚蛋甚至杀了,也就是改朝换代。英国人的做法是用大宪章来制约之。这两种做法没什么相似之处,更不是一个档次的。感觉就是,幸亏英国人不认识孟子。否则要么杀要么滚蛋,而不是去炮制大宪章,英国就惨了。

同样道理,史哲两忘极端利己主义也只是一个方面,法制观念缺失危害更大。古代有孔孟之道仁义理智等道德,但老百有纠纷还是告状,即使自己不告,保长甲长里正之类也会去报官。可现在,居然到了以德治国八荣八耻乃之把孟子拿出来的地步。这么做的人自己都不信这一套,比如有人就大言不惭的说,老子就骂你了你能怎样。是啊,没有规则只有孟子仁义理智,别人能怎样。这对严谨论证真金火炼的孟子理论真是个绝妙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