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本科毕业论文,是去是留?

本报记者 刘宙彤 葛琳 钱毓蓓 蒋斌彬



    本科毕业论文究竟是否已然成为众人口中的“鸡肋”?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在采访多名学生之后,本报记者特意采访了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尤小立老师。
    毕业论文的存在具有合理性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高校最初为何要设置毕业论文?
    尤小立:这就是以前的教育,以前的教育是精英的教育。精英的教育以研究为主,研究后就有发表,就首先要求会写论文吧。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下的毕业论文制度,它有哪些作用呢?
    尤小立:中国的大学相对宽松,并非所有本科生都有足够的自觉心和进取心。毕业论文能督促大学本科生多读相关专业的书籍,为今后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毕业论文,很可能会对更高层次的学术水平发展造成障碍。此外,论文是本科生学术能力的基本体现,是一种检验学生学术素养的平台。
    改革比取消更加实际
    记者:最近川大爆出的“取消毕业论文“事件,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尤小立:事实上很矛盾,毕业论文的确有点名存实亡。现在都说是普及教育,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但是像川大这样的研究型大学,学术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如果取消了毕业论文,那是有问题的,甚至会让其失去存在的意义。我认为对于川大,毕业论文不应取消,而是需要调整,比如说降低原创性的要求。
    记者:那么您是否赞成取消毕业论文呢?
    尤小立:本人不太同意取消毕业论文,对于一个高等学府而言,如果没有了学术论文的研究,它就和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没什么区别了。当然,任何问题都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些自主学术研究能力不足的大学,取消毕业论文是可以理解的。与其自我拔高,不如现实地、好好地掌握现有资源,培养具备扎实学术技能的人才。
    记者:如果毕业论文被正式取消,你认为会有哪些替代的模式?
    尤小立:毕业论文制度有它的明显的优越性,正如上面所说的一样。在我看来,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制度是很难被改变的。
    记者:既然毕业论文很难被取消,那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善现在的这种状况呢?
    尤小立:从前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是培养少数研究人员的。而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时代。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学术创新能力,这也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当代的大学摆正心态,不要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过高。对于论文,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原创。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当代大学生深刻掌握现有理论基础,融会贯通并适当加以发展,写出充满个人思维精华且适合当代本科生的论文,才是改善现今大学本科论文难尽人意现状的较好方法。
    记者:您对学生写毕业论文还有什么建议吗?
    尤小立:毕业论文要具体明确,发现具体,针对具体问题解决。如果具体不知道又如何把握宏观呢?不要把创新拔得太高,首先要守成,知道我们的前辈都做了些什么努力,另外,对自己的学习要有整理了解,体现整体素质。最后还要多多与老师交流交流。
    诚信道德是论文规范之本
    记者:很多人希望取消毕业论文,是因为他们觉得现在论文造假现象太普遍,对此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尤小立:存在这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当代大学生知道偷窃财物是犯法行为,不可为,但是他们对知识所有权的了解还不够,甚至觉得抄袭别人的文字和知识没有任何的问题。另外,由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由学校自己评定,而不是像研究生论文一样提交到上级有关教育部门审查。再加上少数教授态度不够负责严谨,导致某些毕业生认为有机可趁,有漏洞可钻。再者,学术论文研究往往是在大四的时候进行的,然而这一年中准毕业生积极找工作,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参加了工作。面对工作带来的压力,一部分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弱化对论文的关注,质量也会打折扣。当然这些只是一部分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当代大学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较高。碍于学术研究能力有限,本科生要写出原创的、又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是有难度的。所以,不少大学生在无计可施之时,选择了论文抄袭。
    记者:那对于这种情况,学校需要建立相关的论文监督体系吗?
    尤小立:建立一个良好的监督制度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有着显著作用。比如我们苏州大学,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许多的努力,我们在审核论文时会运用一套相似度检验软件,以检验有无雷同学术论文。这一手段起到了一定作用。
    记者:那您觉得现在这样的体系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吗?
    尤小立:有问题。首先,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上就有缺口,毕竟我们从小接受“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样的教育,所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才是解决本科生毕业论文抄袭的根本之法。还有刚才提到的相似度检查的设备,很多情况下只特别用在拿到省外发表的论文上,而本科生的论文批改就看专业老师的认真与否了,认真的老师会仔细批改的。
    记者:您对现在大学生的治学有什么建议呢?
    尤小立:如果没有论文这样的形式,那么高级技术学校的学生就比我们更有实际应用能力上的优势,我们比别人强的就是文化底蕴了,所以要好好把握大学四年读书的机会。工作以后是为了实际应用而读书的,基础就在这儿了,很难有大的提高,所以现在能多读点就多读点。知识积累就像发酵,越积越醇。
我的理解可能有错,望旧苗询问一下尤老师。


克明兄,我已转给尤老师看了,他答复如下:



尤小立:
    这篇采访记录稿系本校几位新闻系大一学生共同完成,刊在本校学生办的报纸上。学生毕竟是学生,缺乏采访经验,他们只是用手机录下我的话,然后就直接变成文字,其中我说话时颠来倒去,不妥贴处有不少。而且我说完了也忘记有此事。学生似乎也忘记了我,稿子刊出,也不给我样报,我也没有机会读。没想到此番旧苗兄再显搜索大师的魔力,把这个采访公诸于燕谈,并且引起讨论。
    钱老师很客气,只是拿“四人帮”采访阵式开涮,没有点出其中的深意。其实我只是上完课在教室里与四位学生边采访、边聊天,没想到这等于给了我一个“两会”采访的待遇。
   “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教育,的确容易给人以师德败坏的印象。不过这只是在说到国内缺乏学术规范教育的前提下,顺口说出的。我相信没有哪位老师会在讲台上大讲特讲抄袭,但老师中默认抄袭者不在少数。有些事虽然未必言明,但效果却可能会与言明一样。
    降低原创性的要求不是说可以合法地抄袭。而是说在学生没有原创能力时,不妨退而求其次,写个学术综述或者书评、读后感。这至少比伪原创要好得多,毕竟可以逼着学生认认真真地读几本书。
    木匠老师、周泽雄老师都是时代翅楚,又恰遇伯乐,以实绩或小说替代毕业论文,这种变通方式应是大学的榜样。
    是否彻底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我个人其实还是比较困惑。我说研究型大学或想往研究型方向努力的大学还是应该坚持的原因,是以我的体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程中无法学到的东西。比如他至少有机会与老师单独地接触、聊天。他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接触到相关的文献。二十多年前我没有木匠老师、周老师那样的幸运,只好老老实实地写毕业论文。拙文现在连原稿都找不到了,内容更是无甚可取,但是我还记得那时为了写论文每天到图书馆特藏部和古籍部煞有介事地查古籍、方志所感受到的氛围。这类感受是无形的,非知识性的,与技能无关,但很可能影响一个青年的人生选择。



“我认为对于川大,毕业论文不应取消,而是需要调整,比如说降低原创性的要求。” 这个说法,有点不可解。
不知道尤老师是在哪里读的书。



这个问题,我可以代尤老师作答,尤老师恰好就是毕业于川大。
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保留毕业论文,问题是现在没有哪个学校不认为自己是研究型大学
老木匠 发表于 2010-4-19 09:52
如果说国内存在研究型大学的话,那么,老木匠兄所在的复旦、主帖提到的川大、老童老周就读过的武大、华师大,应该都能算,而我工作过的常熟理工学院、乌龙茶所在的晓庄学院,肯定不能算。真正存在争议的是苏州大学这一类学校,即,自认为是,但别人未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