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的一个基本定义是对来源没有给予应得的承认(credit)。所以一般都要引用(citation),如果直接引用(quote)字数超过一定数字(如200字),要得到作者同意。拿过来,稍稍改写,也属于抄袭,抄袭有意无意之分。我的学生也经常会有抄袭,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说,所以用“拿来主义“解决问题,常常无意间犯了这个错。我记得学校里还专门为研究生和教授搞了个workshop,专门示范怎么是抄袭怎么不是抄袭。但作为博士生或教授,去大篇抄别人,就说不过去了。问题不在抄袭内容重要与否(当然如老木匠所说,被抄袭者可能东西未必怎么好),而是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和职业操守问题,这两方面问题在学术圈都是很忌讳的,所以吃学术饭的轻易不敢造次。
国内学术界的气氛,我也领略一二。学术取向似乎更在乎轰动效应,而不在乎严谨和踏实,不在乎学术内在的价值,或者它对社会的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那和娱乐就没有区别了。事实上学术的东西,真正懂的人不会多,太popular的东西,你就要怀疑它的学术性了。在我的领域,“多元智力”就是一个。
简单的说,多元智力理论属于“常识心理学”(commonsense psychology), 经不起严格的推敲,验证。但正因为是“常识”,大家或者说大众接受特别快。它的价值在于打破“智商”理论对话语权的垄断,但这并不能掩盖其理论上的严重缺陷。这个理论在教育界有众多追随者,但依然无法进入主流心理学。它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有正面也有负面,有机会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