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里,很多211学校的党委都要换班,书记都是超期服役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国内三十一所副部级高校的党政一把手,退休年龄可放宽至65周岁,像人民大学的校长纪宝成,67周岁仍 ...
亚平 发表于 2011-8-24 16:08
好像还不是完全是这样,是文件规定一律到65吗?

我听说是党委书记还要考虑校党委换届的问题。党委的届别总是和校长错开。超期服役的书记总是借口要党委换届而赖在台上。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像人民大学的校长纪宝成,67周岁仍在位子上,就属于超龄服役了。连带着程天权也和他捆绑在一起,赖在位子上不走,要退一起退。
仁者悄悄的亚平兄,您也“内部消息否?”
鞍山仁者 发表于 2011-8-24 23:16
这两个现在公然对立,天权就是一口气,要退一起退。况且党委还没有换届,要到整个党委一起退

孵蛋的秦也是这样,现在和新上来的校长也是公然对立,赖着不肯退,自己的退路早就准备好了,就是要给这个校长制造足够的麻烦才离开

教育部最喜欢这样的局面,便于操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帅先村君说的是吉林大学吗?
吉大在展涛被降职调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后,校长一直空缺,到今天还没有人接替,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了。
亚平 发表于 2011-8-25 14:15
帅先村君就是吉大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马上高调现身,马屁报道也立即闻屁而起:

北大新书记吟诗劝新生吃苦 不赞成寒门难出贵子

 昨天是北大新生报到日,首次公开亮相北大的新书记朱善璐自然成为迎新现场的焦点人物。自称“新兵”的朱善璐一路上勉励新同学,慰问老朋友。在回应“寒门难出贵子”时他表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无论富裕还是贫困,大学生都需要磨炼和吃苦才能成才。

  迎新:“咱们都从江苏来”

  刚从江苏省委副书记调任北大书记的朱善璐是个“老北大”,他曾在北大工作了13年,阔别15年后他重返北大出任党委书记。

  昨天早上8点半,朱善璐出现在北大迎新展台前,以一个“老北大”学长的身份对今年的北大新生表示欢迎。

  “我也是新来的,到现场体会感受一下。”朱善璐笑着说。在迎新现场遇到从江苏东海来的外语学院大一新生郭婷时,朱善璐幽默地说,“咱们都从江苏来。”

  一路上,朱善璐沿着各个学院展台一一进行走访,鼓励第一次走进燕园的新生,“勤奋刻苦”“努力奋斗”“有困难找学校、找老师”是他说得最多的话。

  从去年起,北大首次启动“燕园领航”计划,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邀请知名学者、社会企业家作为领航老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导。昨天,朱善璐成为哲学系师妹、新生罗双双的领航老师。他不仅写下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还题写励志话语:“愿你在北大和祖国的大地上绿色成长,健康成才”,劝勉这位小师妹“自强不息,努力努力再努力”。

  “新书记很和蔼,特有亲和力。”不少北大学子如此评价这位新来的“老学长”。

  叙旧:“一起为母校服务”

  在迎新现场,朱善璐还遇到不少当年在北大求学工作时相识的老教师、老同事,今年77岁的城环系田老师便是其中的一位。

  “老战友,咱们得继续战斗,一起为母校服务。”一见到田老师,朱善璐紧紧握着老同事的手,彼此互相勉励。

  田老师告诉记者,当年朱善璐在学校负责学生工作时,自己在系里分管学生工作。“朱书记熟悉北大,特别是处理学生的事情很内行。我希望朱书记把一流大学搞得更好”。

  当记者问及朱善璐北大今昔对比时,这位历经大场面的书记谦虚地说,国家在发展,北大在变化,“我是个新兵,还需要学习”。

  勉励:无论贫富都应吃苦

  近日,有关“寒门难出贵子”成为社会和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据相关统计,北大学生中来自农村地区的“寒门学子”比例在下降。

  昨天,针对记者抛出的提问,朱善璐表示,他不赞成“寒门难出贵子”。自己对北大的情况还不熟悉,但按理在北大的农村学生没有也不应该减少。他援引名句“宝剑锋从磨砺出”,勉励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应该“艰苦奋斗,磨砺成才”。

  朱善璐说,富裕是好事,但对孩子成长应当小心。富裕环境中成长是新课题,但贫苦出人才的定律没有改变,即使富裕之后也要吃苦才能成才。

  ■北大迎新·花絮

  周校长巧用“你值得拥有”

  昨日10点左右,北大校长周其凤也现身燕园欢迎新生。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周校长不时用纸巾擦擦汗,得知与他谈话的学生来自西藏时,他还“套近乎”地表示,近日正要去拉萨开会,研讨帮扶西藏大学建设。一家化妆品企业为贫困新生准备了日化用品,一名女生略带害羞地接了过来,“你值得拥有。”周校长说了一句广告语活跃了现场气氛。

  昨日,担任领航老师的周校长见到了他的“一对一”领航对象——经济学院学生覃明杰。在证书的“领航老师”一栏,周校长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记者注意到,在联系方式一栏,他不仅写下了办公室电话,还特意附加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新闻链接

  特困生获赠笔记本电脑

  记者昨天获悉,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今年共有7682名北大新生报到。其中有600多位贫困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最困难的学生可获得包括现金、礼包、笔记本电脑在内的价值超过1万元的资助。

  北大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杨爱民介绍,今年北大贫困新生将获得包括学费、住宿费在内共6520元的借款,特别贫困的还将获得1500元助学金。

  晨报首席记者 罗德宏




  记者 张璐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少牢一副掌孵蛋

新闻中心讯 9月13日下午,复旦大学在光华楼吴文政报告厅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中组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职务任免的决定,任命朱之文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职务。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参加相关活动。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希出席会议。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主持会议。

朱之文同志简介

朱之文,1958年10月出生,福建东山人,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 年6月参加工作,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会计专业。先后任厦门大学团委副书记,国际贸易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厦门大学党办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2000年3月任福建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2005年6月任宁德市委书记。2006年10月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2011年9月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

据说和太子有点干系,准备2013提正部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http://news.xmu.edu.cn/s/13/t/203/40/1b/info81947.htm

  当日,我校校长朱崇实,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白锡能,校长助理叶世满专程送朱之文书记赴复旦大学履新。上海市市长韩正,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希以及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校长杨玉良等对朱崇实校长一行表示欢迎和感谢,希望厦门大学能与复旦大学开展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能更多地参与上海市的建设和发展。

我校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

中共中央任命朱之文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摄影:刘畅发布时间:2011-09-13  

新闻中心讯 9月13日下午,我校在光华楼吴文政报告厅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中组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职务任免的决定,任命朱之文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职务。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参加相关活动。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希出席会议。杨玉良校长主持会议。

喻云林在宣读任免决定后讲话。他指出,秦绍德同志曾多次向组织提出自己年龄大了,为了学校长远发展,希望尽快退下领导岗位。根据有关干部政策规定,组织上尊重并同意了他的请求,决定由朱之文同志接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这是党中央从中管高校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全局考虑,结合复旦大学领导班子建设实际需要,经过反复酝酿和慎重研究作出的决定。秦绍德同志参加工作40多年,无论是在大学工作还是在其它领导岗位,都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

喻云林指出,朱之文同志政治立场坚定,熟悉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领导经验和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组织领导能力强,善于抓班子、带队伍,工作思路清楚,有改革创新意识,工作力度大。他事业心、责任感强,吃苦耐劳,作风务实,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对自己要求严格。中央认为朱之文同志担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是合适的。他希望,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决定,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把学校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袁贵仁代表教育部党组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他指出,近10年来,复旦大学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凝聚了秦绍德同志大量的心血汗水和重要的贡献。秦绍德同志是复旦自己培养出来的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始终以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政治上成熟,党性观念和政治敏锐性强,政策理论水平高,热爱党的事业,熟悉高等教育规律,视野开阔,理念先进,办学经验丰富;大局意识强,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自觉维护领导班子团结,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宏观驾驭能力;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研究问题,注重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明确学校发展思路、促进改革发展、加快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招生改革和通识教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维护学校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工作投入,恪尽职守,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关爱学生,在学校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也赢得了高等教育战线的广泛尊重。

袁贵仁表示,朱之文同志年富力强,曾在多个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政治上成熟,管理经验丰富,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宏观驾驭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强,担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期间表现突出,业绩显著,得到各方面好评。他相信朱之文同志一定会不负重望,和杨玉良同志一道,团结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和全校师生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袁贵仁结合复旦大学的实际,针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三点意见。第一,深刻认识肩负的崇高使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交给复旦的光荣任务,也是复旦大学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这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也是一项长期的艰苦事业。第二,坚持以提高质量为生命线,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要以提高人才质量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能力为重要支撑,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推进文化创新为己任,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第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的保障。他特别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懂政治、讲政治,增强政治敏锐性;抓落实,求实效,着力提高执行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增强领导班子团结;严格廉洁自律,始终坚持勤政、廉政。

殷一璀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并对朱之文同志来上海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秦绍德同志现在是上海的社联主席,还担任其它一些职务,希望能够一如既往,继续关心支持复旦事业发展,关心支持上海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她代表上海市委对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提了三点希望。一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要进一步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三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科研领先的优势,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多做贡献。她强调,上海一直把复旦作为自己的高校。按照部市合作建设高校的要求,上海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复旦大学的发展,尽最大所能,与教育部一起为复旦大学冲进世界一流大学创造条件。

秦绍德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10多年来,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奋斗,学校总体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回顾这10多年的历程,感到个人辛劳融入复旦事业发展的激动,也感到个人价值在为复旦奋斗中得到体现的激动。复旦这些年的发展,应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天时、得惠于上海的地利、团结务实的人和。他表示,首先感恩,感谢组织、全校上下和校董校友,感谢母校46年的滋养熏陶,但更多的是遗憾。遗憾就是自责,也是对复旦未来的牵挂。他与在场的同事分享了办好复旦的三点反思。一是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国家兴则大学兴;二是紧紧依靠群众,依靠全体教职员工,让群众真正认识自己的力量;三是维护一个团结和谐的环境,在党的领导下,维护在正确办学方向基础上的团结,维护和谐的关系,全心全意谋发展。他最后表示,很高兴把接力棒交给朱之文同志,欢迎朱之文成为复旦人,相信在他的领导下,党委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朱之文书记表示,坚决拥护和服从中央的决定,衷心感谢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他表示,一定按照上级要求,继承优良传统,努力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全力做好工作。一是勤奋学习,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之路,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深入调研,尽快了解复旦、熟悉复旦、融入复旦,体察校情民意,关注热点难点,深入了解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工作的意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深入调研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准确把握国家和上海市对学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准确站位,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三是认真履职。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校长和领导班子形成领导合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制度办事,

按制度管人;坚持求真务实、带头真抓实干;坚持以事业为重,带头增进班子团结;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四是严于律己。要按照成为懂教育的政治家和讲政治的教育家的要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坚持秉公办事、秉公用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带头执行监督制度,虚心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批评。

杨玉良校长代表全校和海内外校友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对朱之文同志就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作为校长,也是党委一分子,将坚决拥护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2年多来,在高等教育大好形势下,复旦大学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秦绍德同志作为党委书记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代表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作为校长,将尊重、支持和配合朱之文同志的工作,并在校党委领导下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这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国家和社会对复旦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同时也有着更高的期待。复旦大学党政领导班子和全体的师生员工一定会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坚守大学的使命,坚持求真务实,弘扬复旦人服务牺牲团结的传统和精神。

校党政领导班子,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校务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两院院士,校内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部分校党代会代表,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会议。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复旦掌门人颇有厦门缘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佘峥)从复旦的校史看,朱之文并非第一位以“掌门人”方式,将厦门、厦大和复旦大学联系在一起的人。

  祖籍同安的李登辉在1913年至1916年任复旦公学校长,1917年至1936年8月任私立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

  李登辉祖先在康熙年间到南洋谋生。李登辉1872年出生于印尼,青年时代到美国耶鲁大学求学。1904年冬,33岁的李登辉来到上海,回到他的祖先已经离开七代的祖国。

  在复旦历史上,李登辉被人称为复旦的“保姆”——把复旦从襁褓之中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他立志要把复旦创建为中国的耶鲁。

  这位同安人至今仍在复旦留下痕迹——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路——登辉环路。一座相辉堂,是以马相伯和李登辉的名字命名。

  在1983年到1988年出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谢希德,也来自于厦大。这位新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1921年出生在福建泉州。1942年,谢希德考入厦大数理系。谢希德毕业后赴美留学。在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她冒着风险绕道英国回到祖国的怀抱。

  复旦方面介绍,谢希德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率先在国内打破综合大学只有文科、理科的前苏联模式,根据复旦大学的条件增设了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5个学院。她大力提倡师生的创造性和科研工作。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