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主要是独生子女的问题,从小没有和年龄相仿的人共同分享空间的经历;当然也有应试教育的问题,状元们一般都是从重点中学出来的,与同学的关系往往是竞争、而不是合作。在重点中学的环境里更缺乏的是与不同社会层次同龄人交往的经历,使得他们很难在意和理解别人的想法。

现在的孩子更需要同龄人的友情,但往往具有很大的偏执的、独占性的倾向。表现在交往中情绪常常会大起大落,“爱憎分明”。

现在大学里这样的情况太普遍了,尤其是重点大学。上海前几天开审的在加拿大谋杀并将丈夫碎尸的留学生凶杀案件,只是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

[em09]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以下是引用章启晔在2006-7-28 20:04:00的发言:

上海前几天开审的在加拿大谋杀并将丈夫碎尸的留学生凶杀案件,只是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

这个例子不当,那名女性显然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尽管有司法鉴定说她不是此类患者,不过,她要是真的像官方所指责的那样,头脑冷静到碎尸来“保护自己”,那她回国算是她有理智的表现吗?因此,第一个不当就是现在充当中国社会栋梁的人恐怕不合格,那些鉴定和背后的立场就是证据。第二个不当就是任何一代人都有精神病患者,那是一种病,不能说明什么,只要是人,都可会得。

任何时代都有独生子女,任何时代都有犯错的社会栋梁,所以任何讨论都是不当?

在其他国家以及在过去的中国大学里,精神不正常的比例都是很高的,但是出现这么多的同学关系紧张事例,每年都发生几起谋杀同学的案件,以及超过了万分之一比例的自杀者(现在全国重点大学万人规模的,一般每年都有2-3起身死的),这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9 22:12:21编辑过]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