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贴很不错,shen的跟贴很精彩!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ZZ昨日事件局部揭秘版:小人物的北大
2010-05-05 13:35:02

http://blog.renren.com/blog/42891723/462955091

黃火根百度百科詞條http://baike.baidu.com/view/1855362.htm?fr=ala0_1

五四,是北大的官方校庆日。以往的纪念活动我一直是局外人。不是说我对这个日子没有感觉,只是当“民主科学”只能“顶个球”的时候,纪念便有了祭奠的意味。不过这并不妨碍官方每年照常的纪念活动。反正你庆祝你的五四,我打我的酱油。北大里面小人物如你我,早已被现实压弯了腰,自然不会多嘴。我们只会躲在角落里默默的观望。与我们一同观望的,还有北大著名NPC黄火根。

昨天的故事也得由他说起。话说北大里面这个小人物,黄火根,其实跟北大没啥关系,只是一个脑子有点问题渴望与人交流的老头,每天挂着横幅守在学一食堂前,宣扬自己是“三个代表”和神舟飞船“一室一厅”的创始者。每次当你走过,只要眼神与他交流,他就会对你憨憨一笑,然后有一句没一句跟你搭话,“同学,吃饱了没有?”对于这样一个NPC,大多数北大人可能是并没有感觉的,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他的存在。但是,正是这样一个默默的黄火根,撑过了诸多检查、视察、整改。在07的那场教学评估中,三角地都不能幸免,黄火根还是坚持了下来。

可是昨天,黄火根没能坚持下来。首相到访,国安部门倾巢而出,将其就餐的学一食堂附近包围得严严实实。光我们宿舍楼前警车就停了三辆。这么个重要的日子、敏感的日子,当然不能出现如黄火根般不和谐的音符。于是,安保的人(不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国安?特警?)一见到黄火根,马上呵斥他离开。黄火根支支吾吾地表示抗议,他们便开始粗暴起来,其中一个带头模样的人一路撕扯将其从学一门口拖到了南边的那条路上,厉声呵斥其将挂在身上的条幅摘下来。黄火根无奈,只能照做。可是他又不甘心,希望能够重新回到人群中去。于是,那个带头的加上另外几个人将他包围起来,连吓带骂,不时带有推搡。此时的黄火根,正如众多故事场景中的小人物那般,无助且无力。那边,看热闹的人群开始越聚越多;这边,没有人注意到还有个黄火根在被人围攻。或许见到了,也装作见不到。

这时,一个学生模样的人骑着自行车经过,停了下来,似乎想帮黄火根解围,“你们别跟他一般计较,他是我们北大的……”话还没说完,那个带头的人显然没有被人阻止过,更何况是区区一个学生。那人暴怒了,指着那个学生模样的人的鼻子吼道:“你是谁?给我下来!小心我扣你证件”(大概是这样的意思,欢迎知道真相的同学补充准确表述)很明显,这里的潜台词是:你是哪根葱?少管闲事。于是精彩的一幕出现了。这位路见不平的同学不等他说完,脚一蹬,车子又重新跑了起来,然后回头给了一个得意的微笑。这位大爷惯了的人显然没有料到有人会这么无视他的权威,指着他的背影吼道“给我拦下!”见状,几个安保的人准备去拦车。正当我觉得又一个杯具就要上演的时候,只见这位哥们非常灵巧的一个过人,顺利绕过了要拦他的人,骑走了。1分钟之后,他从另一个方向绕了回来,又一次以挑衅的姿态骑过这些想要拦他的人。其中一位安保大妈气炸了,撑着腰,姿势犹如准备骂街的悍妇,“拦下他!”她气急败坏地叫喊着、指挥着。很幸运,这位哥们又一次躲过了众人的“追捕”。就这样绕了3、4圈之后,他趁那位大妈不注意,从她身后拍了拍她的肩膀,撂下一句“你抓不到我!”,然后一溜烟骑走了,留下了一群在原地目瞪口呆的安保,还有那个躲在宿舍阳台上默默观察却忍不住笑痛了肚子的我。

笑过之后,我开始由衷地感到自豪,为自己身为一个北大人而自豪。我们先不去追究这位哥们的动机是什么,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这样的胆识,已经足够让我钦佩。小人物如你我,活在当下,只能观察继而沉默。在大家都在围观相爷的时候,他关注的却是另外一个人有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当少数人看到黄火根被人围攻而选择沉默的时候,他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当他的声音被粗暴地打压的时候,他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抗议。犹如黄火根,被人撵走,却一直固执地守在35楼附近,没有走远。

于是我想,这就是北大,小人物的北大。没有哈佛耶鲁贵族般的气质,却是与近代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一所学校;正是众多北大的小人物们,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或光彩或不光彩但都极其重要的一页。我不想在这里讨论北大精神是否丧失的问题,我只想说,只要北大还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仍然关注小人物的命运,仍然相信公平正义,仍然敢于说“不”,那么北大就还是那个北大。

有同学写过,“当兼容并包的北大容不下一个黄火根的时候……”记得我读到这里时,觉得特别的悲哀。于是在母校112年校庆的时候,在我即将毕业滚蛋的时候,容我矫情一回。我由衷地希望,小人物的北大和北大里的小人物们,能够好好走下去。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自己孩子在美国小学做的题目,比自己在国内读研究生时的论文还要高明。
这篇文章却说,中国本科的难度比的上美国的研究生水平。
美国人读书,读得简单,轻松,高明。世上真有这么好 ...
九船城 发表于 2010-5-7 20:36
那个帖子很有名的

主贴作为一个北大的毕业生来说事的,不是一般学校一般学生概念。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记得过去看一个美国电视剧,小学布置的题目是,设计一个装置,装上一个鸡蛋,从两米高的地方扔下来,保证鸡蛋不碎。搞了很长时间,全家动员,最后是拿了外婆的丝袜做成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凡是间谍案被起诉,要定罪都很难,即便定了罪,也永远有异议。就像当年的原子弹间谍案,罗森堡夫妇上了电椅,永远有人为他们鸣冤叫屈。后来苏联垮台,在克格勃档案里才发现,这两人一点都没错,就是间谍。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