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拉克玛约为4.31克,所以1德拉克玛的货币就是4.31克白银。由于该重量的银子的体积实在太小,所以在铸币时,铸造最多的是4德拉克玛,

============================

这个讲的有点绝对

彭兴威先生《中国货币史》开头就说,德拉克马的重量很合适。因为中国古代的铜币也长期使用同样的规格。

姑且一斤500克,16两为一斤,一两是31.25克,10钱为一两,每个钱币就是3.13克。实际上一般是4克左右,从汉五铢到唐通宝到明清制钱,都是4-5克。

4克铜的购买力极低,打酱油都只有一小碟。古代中国1贯铜钱(4000克左右)才值1两银子(34克左右)。希腊大量通行4德拉克马的猫头鹰银币,应该是表明商品交易量很大。日常生活的1德拉克马收藏价值不大,都被迅速流通消耗而已。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希腊主要是打制币,放块金银板在一个钢模底座上,再放上钢模,用锤子敲打。纹样比较细致。

猫头鹰币一面是猫头鹰,一面是雅典娜头像,据说是菲迪亚斯雕刻的钢模,故意把雅典娜刻画成一副风骚模样。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雅典附近的劳里昂银矿遗址,是在1个半世纪以前考古发掘的。银矿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采掘,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停止开采,连续开采了150年左右,出产的含银矿石现在估计是200万吨。姑且以提炼其中5%白银来估算(该矿是银铅共生,现存矿渣中的含银成分不超过12%),150年里它为希腊世界提供了10万吨白银。

当时希腊地区城邦总数约为500多个(仅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有256个独立居民点),但无论如何人口不会超过1000万。仅这个银矿提供的白银,人均就有10公斤、10000克。

根据波仑齐《欧洲经济史》多卷本第一卷计算,1500年全欧人均货币持有量白银458.4克,黄金42.8克——可折合标准的商品量为20.93公石小麦

而根据彭兴威《中国货币史》,1900年中国全国货币(包括金银制钱以及钞票)总量约21亿元或15亿两白银,合人均3.75两,187.5克——2.59公石小麦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吕底亚的“狮币”



雅典的猫头鹰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这个帖子又翻上来了

这个作者读书很认真的,不过有的地方有点疏忽

至于“钱”这个名词,本来就是重量单位。同样的现象在下面要讨论的古希腊也同样存在。

“钱”原来是指战国铜币中的一种,后来成为铜币的总称,直到隋唐时代,法律规定10个铜钱的重量为1两,否则不许流通,时间一长,才成为一个重量单位。

战国秦汉间的重量单位是24铢=1两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