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10-7-13 23:01 编辑

钱文忠上课的时候总是关照学生:不要跟我说你要搞学问,家里有万贯家财、自己又有十分的兴趣,再来搞学问。否则看了两页书,就想没有钱买米下锅了,书还看得下去吗!

俗了点,不过真是这么个理。

老师是学究,能够靠学究有个饭碗。但不能设想学生都是要做学究的,毕竟学究要靠社会养的,而这个社会没有义务也没有觉悟到要养活一大批臭屁哄哄的学究。所以教师第一戒律,就是不要要求学生和自己一样做学究。隔个几年,发现确实有不爱钱(还不会马上饿死)又有学究头脑的学生,可以栽培一个自己的接班人,这样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新陈代谢还差不多。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中国学生的功利目的性实在太明确,名气也不咋的,教授提醒一下没错的。

我有一个研究生,处了一个女朋友。有一次带来给我看看,聊聊天。
问她:你读的什么专业?
回答是文艺评论。
你喜欢文学吗?
回答是一点都不喜欢。
那为什么要读这个?
因为可以直研不用考试呀!而且这个专业好混,很容易对付。这样我就有时间去学会计,准备会计师考试。

后来研究生毕业时,她就有了会计师资格,进了四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这个。。。确实。。。通常这样的人聪明,又会考试,只是把读研当跳板。又占着名额,能把人气死。不过进了四大一样也是做牛做马,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更没有精神生活,挣的钱只够背房贷。鱼与熊掌,总是不能兼得的, ...
燕麦 发表于 2010-7-13 23:18
妒忌了吧?

告诉你,人家活得非常有情趣。房子很早买了,先毛坯房出租,赚了租金还房贷,同时不慌不忙筹备婚事。两年后装修,结婚。四大加班多,积假也多,婚后两口子经常外出度假,游遍了全国——网上预约拍野外婚纱照,从西藏到海南,都有婚纱留影。丈夫是公务员,上下班很准时,回家总是买汰烧,等待老婆回家一起吃晚饭。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哦,还有我那个男学生可是个帅哥,高大,清秀,为人极其诚恳,读书也很不错,摄影、户外运动很在行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18# 剑影秋歌  
是的,这个问题很有必要问下现在的中国人的。
真的有钱了,还会做科研吗?
九船城 发表于 2010-7-14 13:24
任何地方都有人只喜欢赚钱、也有人只喜欢谈天,也有人只喜欢做研究,没有必要一概而论。

有钱的人可以做研究,比如有位历史系毕业生,做着房地产老总,腰缠万贯,但自己业余爱好还是历史,孜孜不倦的研究,其成果是该领域的权威著作,海外的研究者为了与他讨论,总是跑到学校来找他,殊不知他离开学校N多年了

没有钱的人也有喜欢做学问的。我有个学生,读研的时候,同学让他去律所打工,可他却甘愿在寝室里读书,吃一个月的方便面。

现在中国的问题是,学界中太多人是为了钱、为了名在“做”学问,还装出一副清高的模样,恶心得不得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问题是中国需要这么多学界中人么?读大一的时候我老师劈头就说:“中国吃哲学饭的人,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的人数还要多,有必要么?你们该干嘛就干嘛去。”
谢源卿 发表于 2010-7-14 23:19
就是这话哩!

每次面试考生时,我也是这样说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10-7-15 23:28 编辑

现在招的研究生,10个人里有10个人既没有研究的兴趣,也没有研究的动力和能力,只不过是为了换个出身、落个户口,或者是不想找工作,继续做学生下去。一般要在10个以上,才会真有1、2个是有点学究气的,可是又很难进入到做研究的职业。

现在教授主体是60后的,副教授是70后的,他们要退休还有很长时间,位置空不出来。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