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人写的,有人写,有人看,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发生和接收的系统,涉及编码译码的效率,单论看书快慢,是指接收通道和译码的效率问题,一串文字,表示什么意思,有一个译码的过程,例如,一个英文不太熟练的人看外文书,需要边看边查字典,这个译码就非常慢了,至于不懂英文的人看英文书,干脆译码不了,也可以看,看到都是蚯蚓一样的字符。一个中国人写另一个中国人看,似乎不存在译码问题,其实也有。
例如一个搞文学的人,看一本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书,尽管每一个汉字和英文字符都认识,看起来会非常慢,甚至很多术语也要查字典,而一个计算机图像的专家,看另一个专家的书,可以一目十行,这是译码的规则不对等,如果搞文学的人一定要看懂技术书,也可以,只是慢慢从定义开始而已。
即使文学里面,语言风格也有不同的,仔细考量,也有快慢问题,只是不易察觉了。

由此看来,看书这个快慢,存在译码的问题,里面的因素太多,实在不能简单评判优劣。大致译码系统近似的作者与读者,互相心领神会快一些,有些人译码系统丰富,包容性强,什么书都读起来快,这个有可能,有些人译码系统单一,只吸收对自己口味的书,其余的一概看不进,这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相似译码系统的人互相读起来快,刚才讲的同专业人阅读就快一些,最快就是本人读本人。

这个最典型特列,作者自己看自己写的书,当然很快,一般作者对于刚写好的书,不要说一目十行,一目百行一目千行也可以的,因为是他自己写的,这是信源与信宿是同一人,不过时间久了,作者自己也会忘记自己以前写的什么,一些作家在晚年看自己的书,看起来也慢,往往会修正自己书中的错误,在第二版时,对一些描述做修正,我们看到巨著的再版说明中,作者会有一长串修改意见,这里我们认为作者是伟大的。

当然我们的传统教育有个问题,就是皇帝金口玉言,圣人都是真理,不习惯人们对圣人质疑,一旦出现一些反对权威的言论,往往被认为离经叛道,马上以圣人自居,以传道士心态驳斥一番,这个其实是守旧落后的,不符合现代认识,应该宽容批评,对任何人批评都要允许。
参加交流
小人书,就是漫画书,有时大人不一定比小孩读起来快,例如,我看女儿的小人书非常吃力,老是问她这几句话到底哪个是先说的?女儿告诉我很多规则,我也记不清,结果只好放弃了,而女儿一直喜欢看,即使长大了,偶然也要看一个系列的最新版的书,她习惯了。
参加交流
慢看有慢看的滋味,快看有快看的效率,目的不同,各取所需,自由自在。
参加交流
应该说读书本身的事情,就事论事,攻击其网友的人身、职务、能力,都是不对的,漫天飞的片言碎语,污染严重,发展严重了,又要禁言什么了。
参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