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帖子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演绎成星座帖了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楼上的,你太煞风景了么么哒。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其实做无神论者更不舒服,更难受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乔治兄政治学的功力深厚,但宗教是另一个领域,不以理性为基础的领域。

水色同学是一个很符合新约规范的基督徒,信得真诚,仰得虔敬。这个帖子,恕我直言并不得当。因为不同宗教与文化之间很难相互沟通,因为其中可以相互转译的东西非常至少。

中国人的文化骨髓里有一定的佛教基因,因此佛教是可以和大多数人谈的;但我只与基督徒谈基督教。其它类似象伊斯兰教这样的信仰,我和谁都不谈,因为我不信,谈论它是对信仰它的人不尊重。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也许是我的偏见,你说得很对。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水色妹纸的涵养真真是令人敬佩的。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我感觉你这段话里漏洞好多,呵呵。
基督教当然不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但理性是以圣经为基础的,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在今天任何信徒之间的讨论通常都不会被视为敌对的表示了,问题是, ...
george.h 发表于 2014-5-27 22:57
哈哈,上来就挑别人的漏洞,不愧是辩才。我退出。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水色同学,在宗教中的“律法”,和世俗社会中所称的“立法权”是两码事。

因此,说摩西是“立法者”与上帝的“律法”,二者并不冲突,没有必有在这字眼上争。作为信徒,需要分清哪些概念是世俗层面的,而那些是宗教层面的,如果混在一起,那就无法讨论。西西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两码事的意思是说:这是两个领域。在摩西这个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个领域去理解。一个是属灵的领域,另一个是属世的领域。

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不是相互否定,但也不可串用彼此的逻辑,它们的关系是并行并存的,但同时又可以相互比较,也仅仅限于比较而已。

当然,如果在教会里查经的时候,有人说摩西只是一个立法的君主,那可以坚决地否定它。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冰雪聪明的水色妹纸,肿么连这样底轴呢?女人啊!谁能告诉我,女人究竟在想甚么?

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历史时,那么摩西就是一位历史人物。当我们面对上帝时,那他就是一位先知。

承认神的存在,与西哦那个圣经中去寻找人类历史的轨迹,是两件完全不冲突的事。

并非所有的事,都需要上升都属灵的层面,并且,在我们面对实际问题时,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必须强迫自己不进入那样的层面。

而且,我可以举个例子,告诉你以摩西来研究立法权的专家,伟大的马克斯韦伯,他就是一位新教徒。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本帖最后由 山民 于 2014-5-28 23:36 编辑

当你提出神要么有,要么没有这个说法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对你很失望。
当然,我要为自己的错别字道歉。对不起哦。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哈哈,是的呢,山民小弟,会让很多人失望的,我身边大多数人希望我说的神只是个幻想和寄托。
水色 发表于 2014-5-28 23:37
看起来,祂对现在的你还真的只是一个幻想和寄托,但这样也挺好的。

耶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山民的意思不是从不信到信,他的摇摆是;当你在教会里坐着的时候可以相信神存在,到了讨论律法的时候,应该换一种眼光,就是把摩西律法看成人写的。他的意思是要灵活机动,不能太轴,不能太当真,这个的确是双鱼 ...
水色 发表于 2014-5-28 23:47
我扎扎扎!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我极少参加争论,中国式的争论绝大多数时候是在争高下,而不是在争真理,三句话之后,就很难继续。当然,水色妹纸是个例外,她是无比聪慧而大度底,美丽而善良底。我不打算在争论了,我彻彻底底地错了,我完完全全地败了!我投降!

最后,以安息日祷告中的一句赠予水色妹纸,以及我自己还有同好们,无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无论是何种信仰:

愿你们效法约瑟夫和以斯帖,去光大以色列的名!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圣灵可不是什么基督派出的灵,祂就是三位一体中的一个位格,圣灵就是上帝本身。

乔治兄是位很聪明的人,不过很聪明的人,难免信心爆棚,

另外,关于你所说的“内心的自由”,更专业也更通用的说法是“意志和认知的自由”。世俗法律是可以干预这种自由的,今天在欧洲很多国家都立法禁止法西斯或者种族主义言论。这和你所说的,世俗法律不得干预,它们是两种社会理想,这两种社会理想并不存在谁对谁错,而是哪一种更符合现实需求。在这种时候,只有“选择哪一个是更妥当的?”这样的问题,而不存在“只能选择其一”。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水色妹纸太累了要应付各色人等,还要保持和气,不容易啊不容易

宗教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对无神论或者没有明确信仰的人来说,它可能并不重要,宗教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一种认知性的见解;但对信徒或者有明确信仰倾向的人来说,它却至关重要。

因此,无论你怀有何种信仰,或是没有明确信仰,在讨论中,言语用词一定处处留心,在尊重别人信仰的前提下展开讨论。因为在可能是随口一说的话,对他人却极有可能是巨大的冒犯。我们想想穆斯林是怎么对待冒犯他们信仰的人吧?尽管那些冒犯很有可能是无意的。

不懂得尊重别人信仰的人,也不会是一个值得被人去尊重的人。水色真是极了不起的,到现在还能保持极好涵养。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对于你们来说,宗教和世俗是两个层面的事,它们各了各的,但是对于我这种深井冰来说,宗教和世俗有很大的交集,稍不留神就将决定我的一生。
在我目前短暂的半生中,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一直萦绕不去,成了我 ...
李老苗 发表于 2014-6-3 18:51
老苗这个问题说得极好。关于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先前所说的,将宗教与世俗分开,更多的是强调将宗教的价值判断,与世俗的价值判断分开。就是说:当我们试图对某些事作出判断的时候,要区分宗教和世俗,不可混淆。比方说色情业,保守宗教观点一定是倾向于反对色情交易的,这是一种宗教的价值判断,而世俗的价值判断,则要复杂得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世界上有不少领先的文明地区,支持色情业交易合法化。的。

但对个人生活而言,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在大部分时候是混淆在一起的。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候,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价值判断,仅仅取决于当时的情感,因此这种混淆在大部分时候不会影响到我们,我们只要顺从当时的情感即可。而且在大部分时候,这两种生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世俗生活中获得宗教领悟,也可以从宗教信念中获得世俗智慧。但是在某些特殊时刻,却需要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去做价值判断,这种时候非常之少,但对生活的影响却可能非常之关键。比方说,一个穆斯林爱上了一个基督徒,这时候,他们对这段爱情所作的判断,是基于宗教的,还是基于世俗的,将把他们的生活推上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这种判断对个人将非常痛苦,选择世俗价值,就意味着必须至少有一方需要牺牲自己的宗教纯洁性,选择宗教就意味两人很可能要牺牲他们的爱情。至少在当下而言如此,五百年后,双方信仰的宗教也许会相互接受对方,但现在还不大可能。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一损损俩,晓梦大爷真真是极强大的。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