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代文明的三大源泉(希腊的科学精神、罗马的法律、基督教)之一,诚哉斯言。

然而,罗马亦有奴隶制以及暴君独裁(所谓卡里居拉,有著名色情电影为证)。
陆东洋西 发表于 2009-9-25 23:03
曾经看到文明的三大源泉,谓之基督信仰,罗马法和文艺,现在受陆洋兄的说法,我也觉得谓之基督信仰,罗马法律,希腊的科学精神更恰当。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顺便补充一句,孔子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似乎大表不满的。照理说用“俑殉”代替“人殉”(活人陪葬)是一种历史进步,但是因为有人形,所以孔子似乎依旧不满。当然现在有人认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中的“乎”为反问,因为有人反对“俑殉”,认为对祖先不敬,而孔子用此言反诘,以表赞同,而孟子则是误解了孔子的原意,但是无论怎么说,儒家在理论上是反对活人陪葬的。
陆东洋西 发表于 2009-9-26 11:02
无论怎样解释,孔子的这句话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第一,秦始皇的陪葬是不是只使用俑,而无人陪葬?第二,自此以后,禁止活人陪葬是否成了社会共同的规则?好像都没有。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仿陆兄的概括,试补充一点:与埃及等国把本民族的人降为奴隶,到古希腊、古罗马只把异族人弄成奴隶,而把本族人当公民看待,也是一个历史进步?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9-26 10:35
赞同泽雄兄的质疑。其实从历史来看,专制破碎始于两个人的平等。打个比方,中国人常说一山不能容二虎,如果二虎能在一山上和平共存,这将开启中国的现代社会。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没错。但是秦始皇本人恰恰是重用法家,对儒家是“焚书坑儒”的。

另外,历史上的一种想法,甚至理想,并不是以一个时期是否有效果来评判的,有些理想需要数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坚持和推进,才能被后人 ...
陆东洋西 发表于 2009-9-26 11:48
这种对中国历史的解释是有点莫名其妙的。鲍鹏山先生解读过所谓的法家,和罗马法思想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它的坑儒也只是对当时质疑它的人使用了消灭肉体的方法。而儒家本身可能也顶多只是质疑了一些别家的想法,它本身不成体系,没有逻辑,没有什么值得两千年后再大书特书的。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我对东西方比较,无论从哪个层面,都持存疑态度。记得当年读梁漱溟先生主张从根本上看还是东方文化优越,觉得简直笑话。
若比较,只能说说西方有什么、中国有什么,看看有何不同。比如,希腊罗马的“自由人”,是近代个人观念的起源之一,似乎中国没有对应吧?中国的“人”一直是集合的、有具体身份的社会人。又希腊罗马的奴隶身份,似乎与中国也相去甚远。中国的社会身份,其实很早就主要是自耕农和雇佣农,奴隶身份不那么多吧?所以中国更多的是奴才观念与意识,而非奴隶。
李大兴 发表于 2009-9-26 14:11
1,同意大兴兄的观点,比较之前先描述,即:先说清楚甲是什么,乙是什么,再来判别优劣.
2,我不了解梁漱溟,从此对他会有一点成见.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