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范跑跑”叫好!



首先我并不认同范美忠先生在地震中率先逃跑的行为,以及随后发表的一些言论。
最初关注他,只是将其当作皇帝新装中的那个小孩子,叫嚷着自身内在的苍白,并从中反衬出很多人遮遮掩掩的东西。后来随着事态的不断深入发展,“范跑跑”成为一个公共的事件,从网络到传统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与争论,再到实际的问责,真可谓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公众们极大的参与热情,在讨论中很少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各种观点都得以呈现出来,并形成了可以说是主流的民意,概括起来就是,尊重个体生命存在的本能与权利,强调个人的职业道德与责任,主张用批评、教育的方式来纠正言论中的错误意识与思想,质疑用行政的手段来解决言论的问题。这也表现出我们民族心智的成熟,以及国民良好的知识素养与道德情操,可以说从事件中体现出民众的热情与聪明才智是很令人鼓舞的,客观上也起到推动认识的多元与社会的多样性的效果。
一般人多认为范美忠是一个另类或异端,我为我们的社会能够出现并包容这样的异端而高兴。不过我更倾向认为范的表现接近于鲁迅所推崇的“个人的自大”,并认为“多有这‘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服气!多幸运!”(《随感录38》)从现实的意义上看,这类人的存在是保持一个族群活力所必须的,也是推动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从历史的角度看很多当时认为是异端的存在往往成为后来生活中的常态,他们挑战的是大众的常识,并会暴露出现实一些不为人知的陈习陋规,由此引发、生成一些新的理念与道德。
这在范跑跑事件中有所体现。比如人们极为强调的道德与责任,可在现实中很多人的道德意识与追求更多表现的是一种道德感而不是德行,这种道德感多是指向外界,是一种期待乃至是对他人的要求,不是自我的实践。这是范美忠提出挑战的地方,我们真正的德行不仅在于说更在于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到德行的意义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特别是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有所反思,我想经历过这次事件之后,那些批判范美忠的人们在面临相似的情况时,一定会意识到自身的责任的,只有这样我们的道德才是有内在约束力的,才是一种真正的道德。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遭遇到一些以错误的心理与行为做那些自以为正确的事来,比如有些人拿责任当作权利,拿道德来打击那些看不顺眼的人,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道德的问题不是有无,而是高低与差异的问题,可是人们总是习惯于将那些不符合自身道德要求的人视为无德。虽然范美忠自以为在挑战某种潜规则,说自己愿做“思想的烈士”,可实际上他的思想与行为都是有问题的,也不能说是善的。
最后谈一下对范美忠个人的看法,他不算坏人,而是一个有独立见解,并忠实于自我的人,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社会中不是多数,他也因此体会到某种压抑和由此产生的特立独行的心理与言论,不过有些狂妄,更确切地说是狂狷性格,他并非像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思想多么高尚、深刻,这体现在他的言行之中,真正深刻或老于世故的人是不会做这种犯天下之共怒的言行。排除他的骄傲是有其可爱的一面。

[ 本帖最后由 南东 于 2008-6-20 14:53 编辑 ]
是啊,不过这照见的自己,也是不同的,有的人看到的是预期的形象,有的人看到的是真实形象。
这里的批范的人很多,我发在这里其实很想听听批评意见的。
周先生好,我第一句话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范叫嚷的是自身的苍白,这是对他的言行的个人判断,在现实中我们应该为那些坚持自身合理性的人叫好,何况他的言行可能还包含着某种魏晋的风度。
后半句着重于这个事情能够成为一个公共的事件,特别是其中很多人的表现。他们的遮掩不仅是一种羞耻意识,有时是表现为借此来打击别人,或以此来获取道德的制高点。

[ 本帖最后由 南东 于 2008-6-24 13:33 编辑 ]
回李先生,我也很奇怪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却如此地火爆。
回周先生:在文章中我已表明对范美忠言行的态度,我是在谈论“范跑跑”这个公共的事件。我想周先生也是。
“为那些坚持自身合理性的人叫好”,更简单地说就是坚持自我,而这个自我自然是有着各种问题的,我们不能因为问题而排斥了真实,也不能因此忽视了其中的问题,这是两个概念。
周先生想想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成为一个公共的事件,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是很多吗,这也反映了我们目前道德的状况,相对于道德的表演,真实就是一种德行。
回李先生,现实是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范跑跑既然成为一个公共的事件,我们就希望它能够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我注意到“思辩圆桌”在讨论“抢占道德制高点”的问题,“抢占”一词应该是周先生提出来的,我用的是“获取”,我认为很多对范美忠进行道德批判的人道德水准比他要低一些,这是一个感觉,很难与某个具体的人联系起来的。
请童先生区分一下两者的差异,当然范对鲁迅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回童先生,我是不认同他的逃跑行为,我在谈到异端时用的是“很多”,不是“所有”,而范的言行中是包含着一些不同于流俗的地方。
回周先生,我用“道德制高点”针对的是现象,既然存在着这种现象,我们就不必讳言,这和我自身的道德取向关系不大。
“在范美忠这件事上,我认为,与“抢占道德制高点”毫无关系”。周先生可能自省个人没有这种现象,但这个事件中是肯定有的,比如郭跳跳。
回周先生,我理解的抢占道德制高点的意思是一个人表现的道德意识与实际的德行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一个很无耻的人也可以骂别人,好象他很有道德。
看来周先生是认同生活中有“抢占道德制高点”的现象,不过我对周先生所指的现象是持包容的态度,我批判的是那些小人骂君子,恶人装好人以谋取好处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