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邱晓云 于 2009-2-5 08:56 发表
照现制度,受完高等教育就成了城市人了,我们的制度是不断将优质基因从农村拔出,将淘汰下的留在农村,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城乡录取比例相同,一定是考试出问题了。比较城乡同样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生养的孩子的录取情况,数据才有说服力。
邱版这句,无论此制度是对是错,都只是从统治者的实用主义出发的。但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问题,首先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哪怕我们先设定比如这样的观点“中国只要依靠城市的优质基因人口维持局面就足以运转了”是绝对正确的,也不能这么实行它。对于资源分配严重失调的中国社会,对于底层的农村人,让他们的孩子通过上大学改变人生,几乎是惟一的可行的途径。这条途径在九十年代上半期高校改革前还是在的,现在却处于(或可能处于)失效状态。

另外,通过城市扩大化来说明农村学生比例没下降也是转移了问题。因为提出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这个问题,不是为了这个数字是否精确,而是这个比例体现出一个社会公平下降的现象,即处于社会底层的这一大群人失去了“科举”这条出路。而因为农村人口众多,这个现象就显得很重要。当然,由于存在农村城市化的问题,这种样本的对比必须加入这个因素,才更精确化,但于此同时如老木匠说的,城市富人与穷人的情况也更加剧了,大量农村人口转换为城市人口的情况可能使这个统计数字出现两种可能:1、城市人口扩大,所以其实农村学生比例并没有下降;2、提高的城市学生比例是集中在富人或中产阶层,结果实际上穷困人口子女在大学生中的比例实际上下降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