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psyzjs在2007-09-11 22:23:00的发言:
现象而已, 连现象学还不是![em01]

现象学是什么?你莫非能说得出来?说来听听。

 

差点忙错过这篇好文,读来依稀有以前读王小波的感觉,对了,首先想到的是《读书》上那篇开篇用了“花刺子模国”的比喻的,忘了题目。文章短了才有力,或许急就章恰恰是最好的。长了应该就是另一种写作方式了。七种思维从命名到分类都是形象的归纳,当然不能按逻辑的方式去梳理。某种程度上七种思维都可以称为“不思维的思维”,一种狗腿子思维,或者直接用里面的“投诚思维”来概括,即对真实真相的无视,只求马上找些至高依据来下判断表立场的意见思维,这种思维追求的只是效果的最大化,而不是对真实有所揭示。问题在于这些先行了的依据(对应七种思维分别是“道德”、“格言”、“大胆的假设”、“游击的标准”、“主子”、“酷毙的效果”、“一刀切的刀”)一旦脱离了与现实存在的结合就都成了空中楼阁,而它们被引用的方式却是先行的,那么便相当于用判断代替分析,用梦呓代替神谕了。我稍有异议的是“声效思维”,这种我认为是言说方式,日常语言(乃至日常世界)本身是充满逻辑矛盾的,过度使用当然是一种污染,不过打破逻辑的确也能形成一种强烈印象,荒诞会带来穿透性,逻辑梳理是另一种意义的工作,言说则有它非逻辑的自由度。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9712737[/lastedittime]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