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来写“纽约印象”,诸位会因为毫无“陌生感”而觉得乏味。

因为在一个上海人的眼里,纽约似乎是上海的姊妹花。(据说,老外的眼里,上海就是纽约的镜相。)

当然,若展开想象力的话,纽约该是上海的明天罢了。

用真名讲真话。。。我怀疑 用马甲玩丑话。。。我理解 用真名说慌话。。。我见证 以真理的名义。。。我祈祷

在我的眼里,“上海”的三分之一是变化的今天,三分之一是记忆的昨天,三分之一是梦想的明天。

当你步入“纽约”街景,便会感觉“昨日”与“明日”的“上海风景”似乎“同时”呈现。

因此,说“纽约”是“上海”的精神写照!

用真名讲真话。。。我怀疑 用马甲玩丑话。。。我理解 用真名说慌话。。。我见证 以真理的名义。。。我祈祷

有刀兄红头文件看惯了?怎么都是一亩三分地了。

据说,周兄、有刀兄、老木匠都是逍遥在上海,对上海景象该是十分熟悉的。

为何,老木匠眼里没有“将来”呢?不解。

这里没有写下纽约上海双城记的故事,似乎有人写过上海香港之类的。

关于“将来”的联想,有两个看点:

一,目前的上海城是以黄浦江、苏州河为经纬天地,但未来的上海,猜想会效仿纽约城,该以真正的“海港”为龙眼观天下吧。

二,美国人打造了西方文明的实验地,纽约是大都市文明的看板,上海的未来肯定也是潮流所趋,步行随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5 17:39:38编辑过]

用真名讲真话。。。我怀疑 用马甲玩丑话。。。我理解 用真名说慌话。。。我见证 以真理的名义。。。我祈祷

说上海步纽约之后,不是追溯上海的700年历史,而是指开埠后的西化与“自治”特征。

上海的“人文气息”,既不能模仿内地名胜的古迹作历史考证与叹息,也不能数点文人圈子借晚会盛典来自我冠冕和炒作。但是,从公园、博物馆、城市建筑及街区、通衢的规划布局所彰显的人文景致来观察和评点,仍然可以发现趣味盎然崇尚现代风潮的人文气象。

所以说,记忆是昨日的,希望是明天的。只是“变异在今天”,有些衰败与沉寂会让人多有觉得尴尬和不解。

个人以为,所谓的“人文气息”是沉潜和激发于一代人的精神视野之中。

用真名讲真话。。。我怀疑 用马甲玩丑话。。。我理解 用真名说慌话。。。我见证 以真理的名义。。。我祈祷
以下是引用ShenRui在2006-12-18 22:02:00的发言:
很有意思。我2004年第一次去上海,因为住在衡山宾馆,就觉得上海真洋化。2005年我住在闸北的一个宾馆,看到上海的市民匆匆忙忙的,印象就很不一样。。。今年六月还要去上海。。看看变化在哪里。。。。

作为一名勤于“思考”者,不观察上海人文风景的“变迁”,是说不过去的。

衡山宾馆东边灯火阑珊的酒吧区与北京后海景地对比,而北边静谧的公寓住区与纽约联合国大厦对面的居民小区对照,会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

期待你的考察报告,供真名网网友分享!

用真名讲真话。。。我怀疑 用马甲玩丑话。。。我理解 用真名说慌话。。。我见证 以真理的名义。。。我祈祷